陕西|三进封闭隔离区,每次连续工作21天!隐藏在“流调”里的坚强与心酸( 二 )
刘某每次进入隔离区前,要先核酸检测,“阴性”方可入内工作 。工作期间,每日监测体温,每周核酸检测,工作满21天,还要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CT检查,阴性后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其间再进行2次核酸检测,隔离观察期满,无异常后方可解除隔离 。
一位检验科同行的评价,对于奋战在抗击新冠一线的检验人而言,每一次检测都意味着感染的风险,除了需要不断强大自己的意志力,还要在身体上扛得住 。
刘某已积累三次实战经验,强大了自己的意志力,扛住了三个21天的封闭,可谓是成熟的“战士” 。
不曾想,却还是在本次(第4次)进入隔离病区后“中招”了 。
2020年底,北京的两则新冠确诊病例“流调”通报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
最早通报的病例是一个家住北京顺义的34岁男人 。
他每天需要往返50公里去海淀上班,白天通勤,晚上复习考研,还要抽空超市采购和忙于带娃早教,临考前三天,被安排出差(单位不知道他在复习) 。
被确诊后,他放弃了悄悄准备许久的考试 。
不少网友对此感慨,既有对“人到中年”仍勤奋好学、奋斗不止的赞赏,也有对将各种生活“重担”扛在肩膀责任担当的钦佩 。
第二个通报的确诊病例是一位32岁女性 。
她白天她要在顺义上班,晚上22点到凌晨2点,在快递一个站点做兼职 。所谓的兼职,其实不是偶尔,而是成为了她的生活常态 。
一线城市职场人的心酸,在这则“流调”里一览无余,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共鸣,甚至掀起了一波“晒惨“浪潮 。
文章图片
虽说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强调任何一面都不客观,甚至有片面放大焦虑、渲染消极情绪之嫌,却也从侧面显示出,事情的两面性并不是总处于均衡状态 。
如果将刘某的“流调”也加入“比惨”案例,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
然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的使命不一样 。与其说惨,不如说刘某更让人心疼和心酸 。
连续21天的工作、全封闭、无外界接触,恐怕身在一线城市的职场人士也少有经历 。而刘某已经经历了4次 。
与此同时,她所处的工作环境存在着比普通人更可能感染新冠的高压风险 。
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疫情期间,检验医师的工作环境基本都处于风险之中,更何况刘某所在的是隔离病区 。每一次检测都需要经历采集、保存、样本处理、检测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 。
尽管每个检验师都会做三级防护,但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
在这种高压、长时间连续的高危工作中,人体的免疫力难免会被动降低 。但为了抗疫,没有更优的选择 。
刘某成功经历了三个21天 。只是在第四个21天里,她没有那么幸运 。
那些称刘某为“战士”“英雄”的网友,想必应该知道西安八院的前身,以及它所流淌着的坚强与抗疫精神 。
“特殊”代表不了“一般”,却能从侧面反映“一般” 。
用不着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来一次流调,检验师刘某的“流调”不正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实验室、检验室的检验人员们的工作写照吗?不正是穿着隔离服在刺骨寒风中或是太阳暴晒中为大家采样的医护们吗?不正是与新冠患者距离最近、相处时间最长、与死神搏斗的医生们吗?
面对汹涌疫情,医护采样可以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直至虚脱睡去;所得到的标本都需要检验师穿着隔离服在负压实验室一点一点操作才能得到结果,又闷又热的环境连续操作七八个小时;一旦检测的阳性样本并最终有确诊病例,此后的凶险和帮助患者与死神搏斗的任务就要由医生们来面对了 。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大学|突发!这所大学临时封闭!附近饭店、博物馆紧急关闭
- 北京朝阳|突发!北京朝阳中科院大学奥运村院区临时封闭
- 封闭治疗|“一针封闭,减寿半年?”医生辟谣,给您讲清封闭治疗的利与弊!
- 鼠疫|事关鼠疫!陕西疾控发布提示!
- 陕西|陕西:即日起全面收紧社会管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 核酸检测|北京回龙观多个小区连夜核酸检测,实施封闭管理
- 北京回龙观|北京回龙观一小区暂时封闭 有发热者为自张家界返京人员
- 武汉|一飞武汉航班!22例确诊、30例无症状!这里宣布封闭!
- 无症状感染者|西安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曾在国内乘飞机,居住单元封闭
- 无症状感染者|广州封闭小区实录│当知道自家小区成了“重点区域”,他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