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个“鸡娃”身后,都可能站着一位焦虑的家长……( 二 )


研究表明 , 出现养育倦怠的父母 , 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距离更疏远 , 容易说教甚至打骂孩子 。这种情感隔离会影响子女对家长的依恋 , 使情感上的共鸣越来越少 。

忽视孩子情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发现 , 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家长 , 对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怎么敏感 , 对孩子的行为也不太在意 。
比如会让3岁的孩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睡在沙发上 , 有的则会通过语言和行动严惩孩子 , 导致亲子情感疏离 , 孩子越来越内向 , 或效仿家长出现暴力行为 。

自我否定
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想做到和善、开明 , 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
然而现实常会击败理想 , 当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忍不住大吼大叫 , 事后又觉得对不起孩子 , 开始自责 , 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 , 不配为人父母 , 有的人还会放大自身的错误 , 在心理上进行自我惩罚 。
学会6招孩子和家长都幸福
人们常说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一点点学来的 。
你讨厌孩子出门磨蹭 , 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做事拖拉 , 潜意识期盼孩子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你嫌弃孩子学习成绩总是比别人家孩子差一大截 , 可能是因为你把自己上名牌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孩子|每个“鸡娃”身后,都可能站着一位焦虑的家长……
文章图片


有时 , 真正让家长感到疲惫的不是孩子 , 而是镜子里的那个自己 。出现养育倦怠并不可怕 , 只要找对了方法 , 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
01
一起成长
李建玲强调 ,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 而是一起成长的伙伴 。孩子出生后 , 家长就要开始不断学习如何育儿 , 掌握新的技能 , 孩子也在慢慢学会更多知识 。
在这个过程中 , 家长的知识面变宽 , 孩子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 , 这都是共同成长的表现 。
02
控制情绪
父母想要大声吼叫时 , 最好先和孩子保持距离 , 冷却情绪 ,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 , 以免吓到或伤害到孩子 。等到情绪稳定后 , 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
03
学会放手
大多数情况 , 孩子触碰到父母那些所谓的“底线” , 不过是父母在强烈控制欲之下强加给孩子的高要求 。比如 , 不许踩水、不许坐在地上、不许玩泥巴、放学后立刻回家、不许到处乱逛……
正是因为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 , 他们才会出现数不清的“情绪爆点”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 他们应该有自由的想法和意志 。父母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更自由地成长 , 倦怠感也会烟消云散 。
04
不必强求
天下没有一百分的孩子 , 自然也不会有一百分的父母 。因此 , 不必强求孩子时刻乖巧懂事 , 也不必为了自己偶尔的倦怠而心生愧疚、自我否定 , 认为自己不是合格的父母 。
05
爸爸分担
亲子教育中 , 父亲的参与能够注入母亲不具备的特殊元素 。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 每天与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 , 男孩更像男子汉 , 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
如果孩子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期待长期得不到满足 , 会十分痛苦甚至产生心理缺陷 , 比如容易软弱、胆小 , 缺乏信心和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