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刷屏“互联网民工”的,大多都是“互联网亚逼”

投稿|刷屏“互联网民工”的,大多都是“互联网亚逼”
文章图片

文 | 互联网指北 , 作者 | 贾志国 , 编辑 | 蒲凡
在最近几天的朋友圈里 , 你一定看过这张图 。
投稿|刷屏“互联网民工”的,大多都是“互联网亚逼”
文章图片

这是一份发布在人社部官方网站上 , 来自于农民工工作司的监测报告 , 大意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监测、取样 , 发现进京务工人员们的就业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扛麻袋、端盘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逐渐开始向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转移了——数据充足、例证充分 , 官方认为是农民工群体已经迭代了 , 现在是“新生代” 。
经过年初开始的“互联网反黑话”思潮的洗礼 , 很多人敏感地抓住了图中的“重点”: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 , 说的不就是新媒体编辑、运营专员、市场策划、开发运维工程师们吗?
于是差不多从8月16日下午开始 , 这张图开始登上各种热搜 , 网民们表示“我居然成为了21世纪新型农民工哈哈”“国家认证的新农民工”“荣誉称谓多了一项:互联网民工”“大厂程序员=钢铁工人、织布女工”……
投稿|刷屏“互联网民工”的,大多都是“互联网亚逼”
文章图片

其实到这里 , 整件事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人们周期性地通过集体自嘲来吸引外界关注 , 从而以“原来大家都这么惨”来解压 , 在现在的社交网络规则里纯属基本操作 。互联网公司和农民工之间模糊的界限 , 也早在著名过年段子“CBD里的Janny、Candy回家都变成了二丫、狗剩”里完成了好几次解构 。
再加上互联网人本来就嗓门最大 , 活跃度最高、工具应用最熟练、传播资源最多 , 这种把小圈子里的情绪发泄生生拔高成了“全民共情”的事情只能越来越多 , 没看后厂村、西二旗都快成一个“公共地名”了吗?
但这件事能够成为一个“笑点” , 却引发了我的另一个好奇:既然大家都能直接感受到“农民工”与“互联网从业者”这两个词之间有着明显的反差 , 那么在过去人们是怎么定义“互联网从业者”的身份的呢?在过去 , “互联网从业者”们是否在称呼上就获得过明显高于“农民工”的礼遇呢?
01 被定义的 , 其实没有坏的过去人们怎么定义“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这个问题很容易让考据党们犯难 ,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由于互联网资费太贵、设备太贵 , 导致上网既不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 , 也不是电脑手机的必需品 , “互联网行业”非常有“阳春白雪”的意思——距离老百姓太远 , 距离教科书太近——人们熟悉的是进微机室要穿鞋套、学打字要报班背五笔字根 , 打印文章要找打字员帮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