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葡萄糖和红景天,防不住高原反应!真正有效的是这6种药!

随着疫情平息、暑假和公司团建接连到来,很多人迫不及待查起了旅行攻略 。
比如青藏高原,作为“人生必去”的打卡圣地,夏天去尤其舒服 。
但一想到高原反应,又 “劝退” 了不少人 。
说到这,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高原”在地理和医学上的含义其实并不一样:
地理学上,海拔大于1000米、地势相对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就叫高原;而在医学上,海拔高于3000米才叫高原,这里的气压和含氧量都明显比平原低很多 。
高原反应|葡萄糖和红景天,防不住高原反应!真正有效的是这6种药!
文章图片


“高糖”是一个俗名,它的通用名是“50%葡萄糖注射液”,也就是浓度50%的葡萄糖溶液 。
首先要提醒大家,50%葡萄糖注射液是拿来静脉输液用的,没有口服的用药途径 。其次,“高糖”说明书里适应症也没有“预防高原反应”这一项 。
而且,权威的高原反应指南并没有把5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有效药物[2];目前也没有严格实验证据表明它能预防高原反应 。
所以,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预防高原反应只是民间土方法,缺乏科学证据和专业认可!
某些“民科”之所以提出这种说法,可能是觉得“高浓度葡萄糖利尿,可以减少水肿的发生” 。
50%葡萄糖注射液的说明书显示,快速静脉注射20~50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确实可以起到渗透性利尿的作用,但作用非常短暂,还可能引起高血糖,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
把“高糖”直接注射到静脉,尚且效果有限,口服导致消化,的利尿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 。
高原反应|葡萄糖和红景天,防不住高原反应!真正有效的是这6种药!
文章图片


红景天是一味藏药,有“高原人参”、“雪山仙草”之称 。
虽然曾有研究表明,高山红景天能“减轻快速进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症状,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4],但这项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数据都不详细,难以判断它的可信度 。
另外,权威指南也没有把红景天作为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有效药物[2] 。所以,根据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得出“红景天可以有效预防高原反应”的结论 。
既然上面2种“民间土方”都行不通,那么有科学预防高原反应的方法吗?
首先,在上高原之前,最好对心肺功能进行全面体检 。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不要轻易去冒险 。
其次,进高原前要进行合理饮食和充分休息,养精蓄锐 。
更重要的是,当海拔上升到大约2500米后,要放慢速度、逐步增加海拔高度,每24小时内的上升高度最好不要超过600米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在医生指导下准备一些常用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
目前,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的药物主要有乙酰唑胺、地塞米松 。还有研究发现,布洛芬、硝苯地平、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等也是有用的[2-5] 。
乙酰唑胺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首选药物[8],可以在爬升过程中使用,达到目标海拔高度后,可继续使用2~4天 。如果开始从目标高度下降,就要停用了 。但在治疗高原脑水肿时,乙酰唑胺只能作为辅助药物“打配合” 。
地塞米松在预防方面,主要适合乙酰唑胺不耐受或过敏的人,用法和乙酰唑胺一样 。但在治疗高原脑水肿方面,它却是“主角” 。
布洛芬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尤其当高原反应引起头痛等症状时,可以用它来缓解 。
硝苯地平能抑制肺血管的缺氧性收缩,是预防高原肺水肿的首选药物 。
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都有肺血管扩张作用,也能预防高原肺水肿 。可以在爬升过程中使用,达到目标海拔后可根据情况继续使用4~7天;如果开始从目标高度下降,就要停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