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产儿每年过百万,多少医院能提供“母乳处方”?

对早产儿而言,母乳几乎是种“处方药” 。
撰文 | 韦晓宁
2018年,郭先生的一对双胞胎出生,那是一对通过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才得到的“珍贵儿”,但因为早产,一个孩子夭折了,另一个生存情况也不乐观 。医生告诉郭先生,母乳喂养,对这种早产儿的健康是最好的,然而,妻子却没有奶水 。
多处打听,郭先生才得知了一个新鲜的事物“母乳库”,不远的上海儿童医院就有一个 。然而,上儿母乳库里的母乳资源非常有限,一般只给本院的早产儿或患病儿使用,这次能为他的孩子破例吗?
“需要孩子的医生和我联系,开个‘母乳处方’就可以 。”了解情况后,消化科主任、母乳库负责人张婷说 。
后来,依靠着每日服用母乳库里由哺乳期妈妈们自愿无偿捐赠的母乳,郭先生的孩子身体状况渐佳,不到两个月就顺利出院了 。
早产儿|早产儿每年过百万,多少医院能提供“母乳处方”?
文章图片


2020年的国际母乳捐赠日,欧洲母乳库协会前任主席Gillian邀请中国各母乳库参加全球庆祝活动,张婷手里拿着活动标语 。图/受访者提供
而全市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最多的复旦儿科医院,虽然并未得到政府补贴,但医院仍大力支持人乳库的发展 。此外,人乳库成立之初,也有母婴品牌捐赠了50万的启动资金 。人乳库还和医院的社工部密切联系,每年都能得到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等组织、母婴品牌的一些资金支持 。
“如果要长期靠慈善运行,可能也不是个办法 。”曹云坦言,医院的新大楼很快就要建成投入使用,她计划到时扩大人乳库规模,让更多患者受益,但资金又会是一个问题 。
在张婷的理解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母乳库都必须是公益性质的一项事业,“但公益事业也必须有造血机制,医院不可能永远‘贴’下去 。”她期待国家收费标准尽快出台,以促进国内的母乳库事业更加良好地发展 。
“医学界”发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国内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共同起草的《医疗机构人乳库建立与管理规范》经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审查,已于去年9月开始实施,内容包括建筑与设施,设备、人员和质量管理标准等,而当中并未提及收费标准 。
母乳库建设反映一个城市的公益水平
暂时缺乏国家的统一支持、没有收费标准,凸显了公益支持在母乳库建设中的重要性 。
从张婷的经历来看,上海儿童医院母乳库的建立,一开始就是受公益意识驱动的:一次,她碰到一个患NEC的早产儿,家长请求给孩子一些母乳 。于是张婷联系了当地的一个母乳公益组织,有五六名哺乳期母亲自愿无偿捐乳,体检、捐乳,热心地跑了两趟 。
虽然因为接受母乳喂养较晚、病情严重,那名早产儿最后“结局并不好”,但母亲们的热心触动了张婷,也使她建立了要建母乳库的决心和信心 。
【早产儿|早产儿每年过百万,多少医院能提供“母乳处方”?】在张婷的经验中,现实里并不缺乏奶量巨大的“奶牛妈妈”,一般的哺乳期母亲每次泌乳100-200毫升,而她们一次可以分泌1000毫升,一天数次 。为了保存额外的母乳,家里多买一个冰箱的不在少数,却缺少好好利用这些母乳的途径 。
得知有母乳库建立后,“不愿浪费”只是她们捐奶的原因之一,热心帮助他人的公益之心,以及为人母的同情之心也许更为关键 。这些妈妈中,有很多都是托家人每周跨越大半个城市来到医院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送奶 。
“捐奶的是妈妈,送奶的往往是爸爸、外公外婆等等 。一份捐奶,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公益热心 。”张婷说,在政府、社会组织和医院之外,她最想感谢的就是这六百多个给医院捐过母乳的年轻妈妈,她们是母乳库得以顺利运作的根本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