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二胎妈妈们的大冒险:为孩子开家托育园

孩子|二胎妈妈们的大冒险:为孩子开家托育园
文章图片


很大的户外场地 | 图 李惠
当时的李惠正因科研论文和照顾孩子的双重压力焦头乱额,公公婆婆遛弯时发现了这家新开的幼儿园,便回家告诉了她 。李惠早在怀孕时就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社科学术出身的她会带着学术研究的心态对所读的资料进行“文献溯源” 。她知道,托育的本质是一种非父母的替代看护,给长辈看、给阿姨看,其实都属于替代看护;对于小孩子,重要的是稳定而高质量的看护,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宠爱;在有专业和稳定照顾者的前提下,出生6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送托了 。在王园长那里,她这些东拼西凑的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梳理,“作为一个做学术的,你对很多知识信息都会刨根问底,而一旦通了、理顺了,我们就会特别信服,王园长就是这么把我拿下的 。”
王园长在国外接受过系统的育儿培训,又有近40年的从业经历,她的教育理念、行事作风、言谈举止都令三位妈妈信服 。她们成了王园长的“信徒”,甚至在她的鼓动下,纷纷怀上了二胎 。
孩子|二胎妈妈们的大冒险:为孩子开家托育园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孩子|二胎妈妈们的大冒险:为孩子开家托育园】生变
可惜幼儿园0-3岁的小班始终没有招满 。在2015年、2016年,把一两岁的孩子送到机构去,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用李惠的话说,“这么小的孩子在集体照顾的环境里,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孤儿院 。” 虽然3-6岁孩子的招生情况不错,但这不足以缓解资方和王园长之间的矛盾 。
李惠就曾经无意中听到过王园长和投资人的争执 。在王园长的理论体系中,一个班现有的孩子是一个稳定的团体,新成员的加入最好慢一点,一周接一个新孩子进班,这样不仅不会破坏孩子们已经形成的秩序,老师也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新来的孩子 。投资人对此无法接受,按照这样的速度,达成盈利目标的速度会大大减慢,“后面还排着40个孩子呢,让他们一起进来一起哭多省事儿!”
作为家长,李惠自然支持王园长的观点 。但是当时客观条件下,专家拗不过资本,双方的合作被迫提前终止 。王老师黯然退场,带着学生回到老家,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微园 。
新来的园长和老师资历虽说不差,但她们大多只接受过针对3-6岁孩子的培训,在给家长们介绍园所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辅食机该如何操作、面对更小孩子们的哭闹也不知所措 。不过,新换的园长是投资人喜欢的服从类型,排队的40个孩子一起进来了 。每个人的班上突然多了很多陌生的孩子:原来通过排队等待、沟通等方式让大家都能玩儿到的玩具需要争抢才能得到;抢得多了,老师干脆把玩具都锁起来,一切变得跟传统幼儿园一样,大家背手坐好、集体唱歌画画 。
三位妈妈发现,王园长离开三四个月后,已经满三岁进入小班的老大们,从原本非常自信、开朗、好沟通的“天使宝宝”变成了问题儿童:脾气暴躁、不停地尖叫、甚至开始咬人 。
孩子|二胎妈妈们的大冒险:为孩子开家托育园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社科研究出身的李惠对老师们非常理解甚至同情:“一个老师要带那么多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那个环境对于成年人来说非常不友好 。但是资本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规模,雇佣了大量低薪资的老师 。这些老师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拿着很低的薪水做着繁重而重复的工作,而且丝毫看不到职业成长的希望,其实她们也是受害者 。”
但理解是从学者的角度出发,作为妈妈,三人都无法接受孩子们的照料质量有如此大的落差,更何况还有刚出生、以及即将出生的老二们 。可放眼望去,周围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替换的园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