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被录音、被录像……万物皆“媒”的时代,医务人员的“隐私”碎落一地

导读
如果你的日常工作时刻处于“监控”之中,你会怎么做?
来源:医脉通
作者:敬敏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录音、录像的功能让所有人拥有了“媒体”的能力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有助于全民行使监督的权利,让一切黑暗无处遁形;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万物皆“媒”会对人们的隐私权造成很大的伤害 。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个小小的“监控”,当“监控”的数量级到了一定规模后,一个庞大的“信息监狱”就被建成,所有人的生活都将处于无孔不入的“监视中” 。在医院中,这样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
超7成受访医生有被拍照、录音经历
【医务人员|被录音、被录像……万物皆“媒”的时代,医务人员的“隐私”碎落一地】2018年,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20名医生和30名患者 。
20名医生中,有15人表示,曾被患者拍照或录音过 。另5名医生称,未曾经历过,但听同事们谈起过,并不陌生 。
30位随机受访患者,年龄从20岁到75岁不等 。其中5位年纪稍大的患者称,并不会使用录音笔或手机;9位表示,从未想过要给医生拍照、录音;16位患者表示,曾在医院给医生拍过照或录过音 。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患者偷拍、偷录医生是普遍现象,这个现象背后反映出了医患之间强烈的“信任危机” 。
患者:录音、录像并无恶意,只是为了自保
一位年轻的女士这样告诉采访人员:“医疗事故是可能出现的,而一旦出现,证据往往最能保护患者 。在就诊前,她往往就会打开录音设备,记录整个诊疗过程 。必要时,还会拍下医生的长相和姓名,以防后期维权陷入被动 。”
凭心而论,患者有这样的担忧是人之常情 。每个人在自己陌生的领域都会手足无措,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专业方面的“知识鸿沟”,医生眼中的小问题,在患者眼中就是事关自己健康的大事 。再加上近几年各种医院负面新闻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患者的这种“恐慌” 。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录音更多只是一种 “自保”行为 。但在患者中确实存在着一批“无赖”,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收集录音、录像制造恶性新闻,并从中获利 。对于医生来说,他们多数并不是真的反感录音、录像、而是害怕在录音、录像背后藏着的断章取义 。
造谣0成本,医生成了舆论的弱势群体
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能在舆论场上呼风唤雨 。一句原本正常的话在恶意剪辑后,就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
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早餐不能喝粥”的言论引发的广泛的争议 。一时间对于张医生的指责沸沸扬扬,甚至上升到了“崇洋媚外”的高度 。但看过原视频的就知道,结合前后语境,张文宏医生的意思是:“为了在疫情期间提高免疫力,要多摄入优质蛋白,所以要多吃鸡蛋牛奶,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的粥” 。
医务人员|被录音、被录像……万物皆“媒”的时代,医务人员的“隐私”碎落一地
文章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网红”张医生尚且如此,普通医生就更不用说了 。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一家公立医院急诊科医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曾有患者因头疼难忍来就诊,要她直接开些止疼药 。因不清楚病源,她建议患者先做检查,再确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 。结果,患者将这个沟通的过程录了音,并截取其中的两句话,向外投诉称“医生说不检查就不给开药”,这件事让她至今后怕 。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一家公立医院康复科医生称,现实中,他似乎也没有好办法让患者不拍照、录音 。偶尔担心患者断章取义,给外界造成误会 。他在诊疗过程中遇到拍照、录音时,往往用语更简短 。有时也会拿出手机一起录,事后再反复听,看有没有可能被断章取义的部分,非常影响心情和接诊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