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打了新冠疫苗,到底要不要测抗体?最新研究来了!
本文作者:王瀚
据卫健委官网统计,截至 2021 年 7 月 13 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已累计超过 14 亿剂次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一个问题也开始被反复提起:我接种的疫苗到底起效了吗?
通常来说,评估一款疫苗是否有效,需要充足的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支持,而这又意味着研发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疫情正流行的地区组织规模上万人的试验,并经过漫长的随访和等待,才能最终得到答案 。
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或将改变这种局面 。
6 月 24 日,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的研究上线预印本平台medRxiv,为之后设定新冠疫苗的免疫学替代终点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回答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接种新冠疫苗之后,我该如何确认自己是否受到有效保护?
新的新冠疫苗,怎样才能不做 III 期试验就尽快明确有效率?
medRxiv截图
新研究讲了什么?
这篇刚刚上线不久的研究来自英国牛津大学 。该研究团队通过测定 1500 多名疫苗接种者的抗体水平,再持续监测这些人后续被感染的情况,从而确定中和抗体水平与疫苗保护作用的关系 。
受试者是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在英国的 III 期试验 COV002 的一部分,实验组 4369 人接种了两剂阿斯利康黑猩猩腺病毒疫苗,安慰剂组 4194 人接种 MenACWY 流脑疫苗 。这部分受试者在接种第二针 28 天后采血检测抗体,之后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持续检测 6 个月 。
核酸阳性的受试者按照疾病症状分为有症状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疲劳、失去嗅觉味觉和呼吸困难中的至少一项)、非主要症状感染(有症状但不是上述五种)和无症状感染 。受试者超过六成是医护人员 。
文章图片
Nature官网截图
要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和「免疫学替代终点」 。
「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指的是和疫苗保护效力有相关性、且比较容易测定的免疫指标,比如外周血的中和抗体和 T 细胞反应水平 。这些指标水平越高,感染风险越低,也就意味着疫苗的保护效力越强 。
进一步来看,如果能够确定这些免疫指标达到怎样的水平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就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来预测疫苗的保护效力,无需再监测感染率 。这样的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就被称为疫苗临床试验的「免疫学替代终点」指标 。
目前,大部分疫苗都以外周血抗体水平作为「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 。最常见的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检测抗 HBs 抗体,达到 10mIU/ml 即视为有效;而流感疫苗是以血凝抑制抗体滴度 40 为阈值 。
按照欧洲药监局的规定,每年流感疫苗更换毒株,只要使 70% 的 18~60 岁接种者的血凝抑制抗体达到 40 倍稀释度这个水平,这款疫苗就可以使用;同时,新的疫苗厂家使用标准工艺生产的流感灭活疫苗,也只需要评估受试者免疫反应即可,不需要再组织大规模的保护性试验 。
文章图片
图源:《当代新疫苗》第 10 章(节选)
那么,新冠疫苗是否也能像其它疫苗一样,选择外周血抗体水平作为「免疫学替代终点」呢?
6 月上线的这篇研究,给出了一个初步而肯定的答案:在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中,接种者的外周血中和抗体水平可以作为「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 。
但是,从「免疫学保护相关性指标」到「免疫学替代终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首先,这篇研究论文得出的抗体保护水平的置信区间都很宽,准确性不足,难以直接用于临床指标,仍需要进一步增加受试者样本量 。
推荐阅读
- 疫苗|紧急告知!这些人不能打新冠疫苗!
- 新冠|新冠最全后遗症曝光!这个病毒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深港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动物实验中能100%预防HIV
- 核酸检测|成都温江区发现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复阳病例
- 疫情|详细数据来了!这轮疫情中新冠疫苗已在起作用
- 苔丝·安德拉德|丈夫感染新冠住进ICU,妻子却没事,有人天生对新冠免疫?
- 上海|上海24日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
-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能像天花一样被根除吗?
-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偏爱男性生殖系统,影响生育?最新研究给出了这样的结果
- 癌症|假如人得过一次癌症,会不会像其它病一样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