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6亿人患病后,中国打响了一场对近视的举国战争( 三 )


那时邀请教育部门参会也遇到很多困难 。钟立分析 , 当时教育部门都承担着比较重的升学压力 , 而且对学生健康方面的考核指标 , 主要在口腔、肥胖等方面 , 近视问题还未引起重视 。
周行涛也有多年类似的“碰壁”经历 。早在2002~2003年 , 他就开始主动联系学校 , 想进校给孩子们做检查 , 帮助防控近视 , “只有很少的学校愿意” 。
直到2018年的“八部委文件”发布 , 将近视防控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 这才让近视防控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观 。从那一年开始 , 近视防控成为国家主导、多方参与、科学推进的系统工程 。
“文件下发以后 , 我们做近视防控的人 , 感觉完全就不一样了 。”钟立注意到 , 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 , 是教育系统“马上动起来” 。
周行涛也立刻发现了变化:各学校都非常欢迎他进校做防控 , 甚至还经常有学校主动来邀请他合作 。
随后 , 周行涛和钟立共同与闵行区华漕镇镇政府合作 , 为该镇的孩子全覆盖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 并进行跟踪随访和及时干预 。他们还承担了闵行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 , 这些工作人员随即投入到儿童青少年视力普查和建档的工作中 。
新路径的探索

三年来 , 国内多地都在积极探索儿童近视防控的新路径 。
温州是行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几年来 , 温州对全市域所有中小学生进行近视普查 , 每学期两次 , 覆盖全市1333所中小学 , 超过100万名中小学生 。为了查得更快、更准 , 温州市财政投入1600多万元 , 为学校配置视力检测设备 。
在普查的基础上 , 温州市为每个孩子建立了视觉健康数字档案 , 精准动态掌握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矫正率等指标以及变化趋势 。对已经近视、发展快 , 或者未近视但处于高风险阶段的学生 , 该市打造的近视防控信息化平台会自动向家长推送预警和就医指导 。
此外 , 温州还致力于政府、学校、医疗单位、学生、家长五方联动 , 试图对每个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全流程进行管理 。
其中学校是一大重点:温州要求学校规范课堂电子教学产品应用 , 严格减负 , 刚性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与户外活动2小时;在硬件设施方面 , 改造了全市中小学教室的灯光照明 , 更换了31.8万套可调节课桌椅 , 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4亿元 。
在此基础上 , 该市还将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设置的标准 , 扩展到全市50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 。
“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总结 。
2018年至2020年 , 温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1.28个百分点 , 高于“八部委文件”中0.5%~1%的目标 。
上海则在视力普查项目中增加了眼轴测量 。将通常的检测结果结合眼轴数据 , 可以更好地预测下一步视力变化的大致程度 , 从而提供更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防控方案 。
防控关口前移 , 从0~6岁就开始

如今 , 许多小学生已有非常大的学习压力 。上海某私立眼科医院的导诊告诉八点健闻 , 即使在周末 , 许多家长带孩子来看诊时 , 都十分着急 。“他们说‘快点给我安排 , 我们今天是挤时间过来的 , 马上还要去某某地方上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