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关于社区电商的若干猜想( 二 )


如果按照行业的普遍判断,社区电商将与实体商超、传统电商一起构成零售业的三大模式,那么社区电商将以什么途径打通这块市场,它最终的形态会是怎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目光转移到需求端 。
一个可验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一定解决了某些固有痛点 。社区电商进入的具体场景,痛点显而易见 。相比许多早就主动接入数字化的商超零售、打车出行等场景,大多数的社区服务还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状态 。比如,物业将出租房屋的信息用贴告示的方式扩散;小区消息的传播只能依赖门口的布告栏,或是挨家挨户贴条;家政、维修服务多是靠发传单或贴海报触达居民 。
数字化渗透程度低,在平台来看会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拉低整体效率,但对社区居民而言,城市的邻里关系下,相比无法触摸的数字化便利,信任的服务供给者才是效率与质量的保障 。
这也是为什么社区电商要通过团长或小店店主触达社区居民乃至村镇用户 。
一个优秀的团长一定维系着社区的小型信息枢纽,从购买油盐酱醋到家电维修,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团长处得到精准的交换与确认 。这也意味着,社区电商的延伸空间不只是零售服务,还会是一个新的社区综合商业形态 。
2、发达国家的社区雏形成熟的社区商业形态其实并不罕见,如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综合社区服务业态 。
生鲜电商|关于社区电商的若干猜想
文章图片

其中,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开始社区规划与治理的国家之一,其社区商业体系堪称亚洲最全,几乎每个社区都设有自助洗衣店等生活服务场所,能够精准覆盖社区居民 。日本社区商业业态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自动售货机,日本近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近600万台自动售货机;
二是便利店,以7-11、罗森和全家为主,平均每家店的覆盖范围在1.3公里左右;
三是药妆店,日本全境共有药妆店三万多家 。
日本零售业的发达程度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极为重要的构成就是像毛细血管般无处不在的便利店 。而早在20世纪末,日本零售巨头就开始着力打造便利店的生活服务属性,便利店的功能不再限于饭团饮料炸鸡等日常生活用品,逐渐打通了缴纳水电燃气、买票、缴纳税金、收发快递、代收寿险支付、取款等功能 。
以需求为导向扩充功能,从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到卖消费者需要的服务 。演化至今,日本便利店已经成为24小时营业的生活服务综合网点 。
除便利店,日本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区服务业态是日本消费生活协同组合(简称生协) 。
日本生协的源头是英国合作社,二战后以“协力商店”的形式出现,在铁道、造船、兵器等传统重工业聚集的地方形成组织 。1900年之后,越来越多相似的职业协助团体出现,日本为了振兴农业、救济农民,制订了“产业组合法” 。有了法律保障基础后,这类组织开始大范围地在工厂、矿山、学校等地方普及,形成早期的生协 。
生协可以看作是日本社区商业组织的运营主体,是日本最早期的消费者联盟 。起初以消费为主,成员相互帮助买东西 。二战后日本通胀严重,最高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4年内涨了79倍,物资供应短缺 。生协由此突破商品消费,开始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生活协同组合的名称就此得来并固定至今 。
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日本刚从战争中恢复,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乳制品市场极度混乱,劣质牛奶导致日本各地出现婴儿发病甚至死亡的现象 。一位消费者通过挨家挨户敲门组织邻居购买牛奶,最终和约200户居民一起订购了329瓶牛奶,打开了“共同购买”的雏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