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为什么零售品牌都开在购物中心里?

投稿|为什么零售品牌都开在购物中心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鹿鸣财经,作者 | 苏苏,编辑 | 封成
进驻商场,似乎是现在新零售消费品牌的共同趋势 。
苹果率先将体验店开进了商场,华为、小米等品牌也开始迅速跟进,以往大卖场式的手机商城已经逐渐变得空荡荡 。
同样近一两年来,新能源车企纷纷将电动车从4S店内搬到了商场中,甘愿让电车“屈居”于小小的商铺中,成为购物中心新业态的标配 。
不止于科技品牌,近两年新成立的消费品牌也在购物中心疯狂开店,涵盖了美妆、潮玩、服饰、生活用品等行业 。
就连前不久火起来的餐饮赛道,例如大受资本追捧的墨茉点心局以及马永记等,无一不都是开在热门商圈里 。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似乎已经不受用了,在资本连锁化的效应下,品牌在购物中心大规模拓店,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占领用户心智 。
从供给端来看,整个2021年预计新开购物中心1113个,面积接近1亿平方米,数量为近年来数量之最 。
为什么这些零售品牌开始牵手走进购物中心了?
01 转型的商场,加速的品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已经从物质消费逐渐转向了精神消费,民众已经不再以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而进行消费,优质、趣味、贴心的体验式消费将成为线下消费的优势 。
另一边,凭借着国内供应链优势,国货品牌以更贴近中国人的话语体系和消费习惯,居民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正在逐渐加强 。
伴随着国货新浪潮的来袭,消费赛道也获得了多家投研机构的青睐,近一年以来,各领域的零售品牌得到源源不断的注资,较火的有餐饮、服饰、电子消费等赛道 。
作为新开设的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从零起步打开消费者的认知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1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还远不及线下消费市场 。
阿里巴巴半年报显示,阿里在中国的零售消费者数已经达到了9.39亿,近年来的增长速率为2%左右,这意味着电商近年来的人口增长已经见顶 。
在存量市场里寻找增量,迫使线上流量变得越来越贵 。
以今年4月冲击A股创业板的“淘品牌”戎美股份为例,招股书中显示,戎美股份99%以上的销售额来自淘宝店,其获客成本从2017年的71.27元/人上涨至2020年的139.43元/人 。
由下图可知,主流电商的获客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阿里系电商新增获客成本已经从2017年的310元/人,暴增至2020年的929元/人,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也上升到203元/人,京东2018年的获客成本更是飙升到了1503元/人,这意味着转嫁给商家的流量成本将会更高 。
投稿|为什么零售品牌都开在购物中心里?
文章图片

而目前线上消费品牌竞争激烈,今年天猫618就有459个新品牌拿下了细分类目第一名,比去年双十一多了99个新品牌,消费赛道分得越来越细,光酒类就分了“梅酒”、“果酒”、“苏打酒”等类目,但消费者对于其中大部分品牌的认知度还不足 。
线上竞争激烈,还不如线下接触消费者,一些新兴产品很少有人熟知,线下反而能帮助他们打开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