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海伦司喝了一杯后,我明白为啥年轻人扎堆去了

新消费|海伦司喝了一杯后,我明白为啥年轻人扎堆去了
文章图片

文丨奇偶派
“晚上没课 , 咱们去喝一杯 , 你们在转盘那里等我” 。马房山下的环岛 , 这里被武汉理工大学万千学子称为“大转盘” 。
每到周五晚些时候这里总会充满成群结队的学生 。结束了一周的课程 , 疲惫的大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为自己安排解压的娱乐活动 。
沿着转盘往下走一直到街道口十字路口 , 途中会经过许多被年轻人们称之为“解压神器”的地方 , 那就是酒吧、酒馆、音乐餐吧构成的饮酒场所 。
而在五年前 , 一家名为海伦司的小酒馆悄无声息的出现 , 并逐渐成为了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驻足的理由 。
如今这家一瓶酒买不到十元的“小地方”已经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 , 距离“线下酒馆第一股”仅一步之遥 。
包括消费者和投资机构甚至被它打败的竞争对手都好奇 , 一家卖酒卖到快跟蜜雪冰城的奶茶一个价的酒馆 , 凭什么力压众多传统酒吧 , 甚至比同为价格收割机的蜜雪冰城还要早一步上市?
故事和酒 , 总要有一样开门见山地用商业话术去剖析一家扎根于年轻人群体的酒馆品牌 , 难免有失浪漫 。我认为 , 最好的呈现方式还是用讲年轻人故事的形式更具感染力 。
为此 , 我找到了我研究生三年的室友 , 面对着我 , 他讲述了一段关于他自己与海伦司的不解之缘 。
“毕业一帆风顺” , 步入研三的我 , 告别了两年的同学 , 临走的时候我们一行三人还一起在宿舍楼下的小餐馆吃了一顿散伙饭 。
那晚的买醉也是寝室四人两年学习生涯 , 最为常见的解压方式 , 找个馆子点几个小菜喝几瓶啤酒 。
还没得及重温旧舍友情 , 我又迎来的两个新的舍友 , 两个四川的材料系帅小伙小涛和林兄 。而男生的快乐就在于 , 几秒自我介绍后 , 我们的话题一下就开始多了起来 。
晚上收拾好自己的床位后 , 小涛开口问了我第一个问题 , “武汉的酒吧多吗?”
与那些传统的对话询问餐馆超市甚至好玩的景区不同 , 我这个舍友的问题 , 着实有些让我意外 。
不仅在于不按套路的开场白 , 同时也源自那触及我知识盲区的尴尬 。仓促间 , 我只好稍作敷衍的回答道 , “挺多的 , 只不过我去的比较少” 。
“这样啊 , 我们两个在成都经常去 , 夜店酒馆都挺好玩的 , 有空一起去尝尝鲜” 。
我向他们抱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 结束了第一天的对话 。
之后的生活 , 虽然经常收到他俩的邀约 , 我还是一次次选择了“逃避” 。如果故事一直这样进行下去 , 也许未来我永远不会与酒馆扯上任何关系 , 更不会在海伦司“重获新生” 。
如同电视剧的狗血剧情的转折一般 , 我遇上了年轻人生活的最大难题——失恋 。第一天晚上我还能躲在被窝里 , 用彻夜失眠的方式一个人化解所有情绪 。
到了第二天晚上 , 我终究还是不能一个人承受所有 , 我默默的在手机上的三人微信群里敲了一行字 , “我失恋了 , 带我去喝酒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