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5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45|45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教育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题记
我对教育的情结可以追溯到孩提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豫西农村,落后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正读小学的我是人们眼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慧,好学,乖巧,懂事,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曾一度让父亲很受用。“咱家丫头长大当个老师就好。”茶余饭后,不善言谈的父亲总是祥林嫂一般跟我母亲唠嗑。嗯,那就当老师吧,我在心里暗暗使劲。每逢同村孩子们聚到一块,我就提议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并自告奋勇扮演老师。我让或大或小的伙伴们面对我席地而坐,我拿出悄悄从学校带回来的粉笔,左手执小棍,右手捏粉笔,模仿老师的腔调,边板书边领读,或拼音汉字或加减乘除。稚嫩的朗读声响彻我家的小院,热腾腾的希望飞向了有光的远方。
上初中三年级,我幸运的遇到了我的恩师李化伟先生,他教数学兼班主任。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是惊讶的,更是陶醉的。数学老师竟痴迷于文学!数学课堂上竟能妙语连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李老师太多经典语录如细雨滋润我热爱文学的心田,李老师太多课堂细节如阳光普照着我成为老师的梦想。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师范学校。
师范三年,我养精蓄锐,只为了未来某天能华彩绽放。 2001年秋,我踏上了三尺讲台,我一遍又一遍的叮嘱自己,一定要像父亲和李老师那样,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温暖彼此。
我初教语文那几年,孩子们能够读到的课外书极少,喜欢读书的我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部分钱来购教育专著和中外名著,课下我主要读教育专著,课上我给同学们朗读中外名著。记得我给七年级孩子们朗读完《爱的教育》一书,引导他们写读后感悟。孩子们的作品交上后,我是流着泪欣赏他们的作品。从小被留守在家的滕佩从科利柯身上学会了理解自己的父母;自我意识极强的男孩杨振基知道了同情弱小;胆小怯懦的蒋爽一天天学会了开朗……我的那些孩子们开始能用正确的态度来正视自身的“阴晴圆缺”。还记得我给八年级的孩子们朗读《三国演义》过程中,有一次作文训练写《____里的风景》,小才子王涵把题目补充为《三国演义里》的风景,他写到“在那个烽火四起的年代里,你高举一面“义”的大旗,成为三国里最美的风景”。他根据我给他们朗读的《三国演义》里对关羽的精彩描写,加上自己独到的理解就写出了一篇优秀的作文。我稍稍润色后把他的文章投递到《作文指导报》编辑部,竟作为头版头条发表了,这件事后,班内掀起了写作热,更掀起了投稿热。我的那些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教学生涯的第十个年头,我迎来了我语文教学的春天。经过层层的面试和答辩,我幸运的被邓州市教体局评为“邓州市名师”,更幸运的是成为“河南省首届名师骆志成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在骆老师的引领下,我跟随工作室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培计划”,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省培计划”,参加了邓州市“三名工作室”的送教下乡活动。我听课、评课、磨课、讲课,多次参加市级和省级优质课大赛并获一等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在成长的同时也慢慢用微弱的光去温暖他人。记得那次暑假在邓州市进修学校,我一天四场给全市刚上班的新教师做《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教学》专题讲座,课后许多年轻的面孔争先恐后和我探讨作文教学的得失,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温暖,很幸福。这群九零后中,桑庄镇的王晓君老师,穰东镇的柏冰老师等,一直到现在还和我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我们成为了心有灵犀的挚友。
这几年,我任教的雪垠中学开展了“师徒结对一帮一”活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先后与杜平、吴胜利、王妲、刘娜、孙康、刘山、张婷、赵珊、姚瑞、史康等数名新上岗老师结成帮扶对子,从备教辅批改教学诸环节到“一学两研重训练”课堂教育模式,我与新上岗老师一起学习,一起分析,相互听课,相互修正,共同成长。现如今,吴胜利和孙康不仅胜任了语文教学,并且成了毕业班教师兼班主任;张婷、姚瑞和史康参加了邓州市中青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看着我曾经用萤火之力帮扶过的同事们一个个越来越优秀,我有满足,有开心,更有成就感,因为我一直没有忘记“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的那份初心。
越努力,越幸运。今天,当我被一个有又一个的学生记起,当我被一个又一个同事点赞,当我被一个又一个朋友帮助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想起用光亮照我前行的我的父亲,我的恩师,我的领导,因为他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让我也成为一个跟他们一样的人。
惟愿:用我的萤火之力去点燃年轻的老师们,进而合力去点燃一个又一个有梦想的孩子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