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读书感悟]巧用执行意向

2188——思维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碰到过这样一些经历:当我们努力去说服采取某项行动、或是向同事请求帮助时,对方明明说了“好的”、“没问题”,但说完之后迟迟没用动静。或许并不是因为人家敷衍你,而是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在竞相抢占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答应你,可是因为头脑里装的事太多,转眼就忘了,或是没有时间做。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说服科学的学者们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却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方法,可以让人们说到做到。这个方法就是在对方答应之后,让他们做一个具体的计划,说说他们打算在何时、何地、准备如何执行这件事。行为科学家称这种计划叫做“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 plan).
【[0612读书感悟]巧用执行意向】很多研究显示,听到“好的”二字,往往只意味着说服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为了让人们尽可能地说到做到,多问几个具体问题----大门打算如何履行承诺---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研究员David. Nickerson 和Todd Ross 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就清楚地证明,一个小小的、帮助人们产生执行意向的额外动作,就可以产生显著地效果。如瘦身俱乐部的组长可以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请组员说说下次准备怎么过来,准备几点钟下班,有没有安排人去照看孩子等。他甚至还可以跟大家共享这些计划。公开这些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承诺和一致原理,使成员更能坚持下去。
有时候,在提问时稍稍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就能带来很大的变化,一项旨在帮助人们重新就业的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到职业介绍中心去找工作的人通常都会被询问,在过去的两周内他们为找工作做了哪些事情。研究人员把问法改了一下,把求职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了未来的执行意向上:“在接下来的两周之内,你会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找到工作呢?”。在为期三个月的研究期间,回答执行意向问题的那一组中,13周后领取失业救济的人比回答了标准问题的对照组少了20%。下一次,在邀请其他人时,试试改变一下措辞,也许就能提高邀请的被接受的可能性、
这个原则也可以用在这次的“读书感悟21天特攻队”的活动中来。承诺参加该活动的老铁们可以在群里说说自己这21具体怎么坚持。看什么样的书?是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每天什么时候写读书笔记?是在电脑还是在手机上写?每篇至少写多长?碰到事情无法坚持打卡了怎么办?坚持了一周后,坚持不下去了怎么样激励自己继续等等。这些问题问的越具体,坚持的动力就越足,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