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衣带血诏是否存在)
文章图片
文 | 乄妖乀
小说中作者是以‘许田围猎’为引,而展开衣带诏一系列之故事,然而在讨论衣带诏之前,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许田围猎真的存在吗?
事实上,许田围猎的情节,是不见于史的。唯有《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引注《蜀记》中曾云,“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不过是曹操拉拢刘备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且其中亦有记述,在狩猎的过程中关羽有杀曹操之心,这些情节皆被作者用到了‘许田围猎’之中。
既然‘许田围猎’尚且不是史实,那么之后的伏完献计、衣带血诏、太医下毒等情节是否确有其事呢?
董承谋反,事发被诛,正史确有记载。至于其他的相关情节,《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皆未出现相关记述。《后汉书·皇后纪》中仅提及,“董承一家被诛,连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亦不得幸免。伏后闻之,至此心怀疑惧。在与父伏完的书信中,言曹操残逼之状,望其父秘图之,而伏完却不敢发。”文中并未提及,伏氏父女曾参与到衣带诏事件之中。
小说中的董贵妃,应作董贵人。据《后汉书·皇后纪》载,东汉皇帝后宫,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且董贵人为董承之女,并非董承之妹。
而太医吉平,史书中原型是太医令吉本。亦有可能是平、本字形相近,而出现失误。然并未参与董承谋反。而是在建安二十三年(218)与耿纪、韦晃等反曹被诛杀。
《三国志·武帝纪》仅仅提及,“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丝毫不提是否有‘衣带血诏’之事。
《三国志·先主传》虽言,“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辞’有‘告之’之意,即董承告之刘备,自己是奉皇命诛杀曹贼。实则刘备并没有见到所谓的‘衣带诏’,完全是董承的一面之词,亦可以说是拉拢刘备站队的一种手段。
《资治通鉴》亦继承了此种说法,言道“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称’有密诏,同样是自说自话而已。
唯有《后汉书·献帝纪》名言董承等人所为是受献帝密诏,‘建安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明显《献帝纪》中所提及的密诏,与《武帝纪》丝毫不提密诏,皆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
那么历史中是否存在这一份‘衣带诏’,我们尚需在历史的逻辑关系中寻求答案……《三国演义》中所设计的情节便给予了我们不错的灵感。
作者在描写官渡之战,曹袁对阵时,曹操曾言:“吾今奉诏讨汝!”而袁绍则对曰:“吾奉衣带诏讨贼!”假设‘衣带诏’真实存在,袁绍以此为借口攻打曹操则是必然之举。然而正史之中,官渡战时没有丝毫有关袁绍提到‘衣带诏’一事的记述。
非但如此,《资治通鉴》中载,袁绍欲攻打许都时,其麾下谋士沮授曾劝言,“夫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骑都尉清河崔琰亦劝谏,“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可攻也!”可见,袁绍一方完全不知‘衣带诏’之事。
车骑将军董承谋反,同谋之人正史之中仅有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议郎吴硕。《三国志·先主传》中云,“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王服即是王子服,吴硕则是吴子兰,‘子兰’和‘子服’理应是其字。刘备可以算半个,而马腾未曾参与此事。
综上所述,‘衣带诏’事件刘备是知情者之一。官渡决战前夕,刘备已至袁绍处,《先主传》言,‘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与先主相见’。其裴松之引注《魏书》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
假如‘衣带诏’为真,刘备没有必要对此事隐而不言。由此可见,即使刘备亦不相信董承所谓‘衣带诏’之言。
而董承其人,亦并非如小说给予读者的印象一般……
《后汉书·董卓传》中云,“帝亦思旧京,车驾东归……迁郭汜车骑将军,杨定后将军,杨奉兴义将军。又以故牛辅部曲董承为安集将军。汜等并侍送乘舆。汜遂复欲胁帝幸郿,定、奉、承不听。汜恐变生,乃弃军还就李傕。”
董承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即凉州军旧部。趁献帝欲东归洛阳之机,而拜为安集将军。
《后汉书·皇后纪》曾载道,“帝寻而东归,李傕、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度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故而董承亦非什么忠臣,一路护送献帝,未尝没有掌控献帝的心思。
《后汉书·董卓传》中载,“献帝至洛阳后,以张杨为大司马还屯野王,杨奉为车骑将军亦出屯梁;董承为卫将军,而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与董承并留宿卫。”
董承难以与韩暹抗衡,于是故技重施,秘召曹操勤王。(前曾密诏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助其大破李傕等军)然而曹操又岂是之前的军阀可比,顺势将献帝‘迎’入自己的地盘—许昌。
董承虽亦因功升任车骑将军,并得以开府。但自献帝定都许昌后,朝廷实际为曹操掌控。董承虽身为外戚,无上的权力近在眼前,却是镜中花、水中月。不为自己所拥有,董承又如何能甘心默默无闻而至终老……
蔡东藩于《后汉演义·第七十三回》中评道,“李傕郭汜,贼也;张济杨奉董承,亦无一非贼;至如李乐韩暹胡才,则固以贼自鸣,更不足道矣。”
故而董承之死,不过是被膨胀地权欲蒙蔽了双眼,一个低能野心家的必然结果而已。作者将其与‘衣带诏’巧妙结合,遮掩了董承的心中的野望,歪曲了董承谋反的事实,继续将‘尊刘裔曹’的思想进行到底。
文章图片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
【妖言三国(衣带血诏是否存在)】文集目錄|前篇:典韋死於何人之手
推荐阅读
- 论刘备的成功之道
- 三国谋略22(找准你的定位)
- “三家分晋”最终三国还是归晋,历史上可怕的惊人巧合
- 关公单刀赴会,岂是贸然行动
- 读《三国演义》笔记10|读《三国演义》笔记10 - 草稿
- 总督三国083|总督三国083 刘惇赵达(我这里有法术你学不学())
- 三国,卑微时被人瞧不起,发迹后竟成了最目中无人的人
- 喜欢三国
- 读三国116钟会分兵汉中道|读三国116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 我的三国(1)|我的三国(1)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