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阅读感想及人物形象分析

【《鹿鼎记》阅读感想及人物形象分析】《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封笔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收官之作。在阅读这本长篇武侠小说的过程中,我被其惊险刺激的情节、独特多样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描写深深打动。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虚构背景与真实历史完美结合。
小说开篇即以文人对孩童解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为引,道出“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和题目“鹿鼎”二字的联系。人物小传和历史背景的精彩叙述,将读者带入故事背景。
2.故事情节与民俗传说相交融。
鹿鼎记中记载了一些民俗小说的内容,例如顺治出家、九难师太等,可以看出金庸将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和故事进行了巧妙的化用,别具匠心、颇有趣味。
3.非常规武侠套路,暗藏时代主线。
传统武侠讲究的武功高强、从一而终、侠肝义胆、名门正派等元素在韦小宝这一人物身上被完全突破。而整本小说在叙述主角如何化险为夷的同时,暗示的是韦小宝在两种对立势力中游移,最后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巨大冲突。
正是这一冲突深化了韦小宝鲜活的人物形象。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韦小宝原本是一个成长于妓院而胸无大志的孩童。只因听多了英雄评传,对豪侠间的“义气”二字尤为憧憬,就凭一时之勇救下了落难义士茅十八。并闹着要跑去京城,从此卷入惊险无比、生死攸关的重重困境中。小说喜剧化的语言冲淡了故事的紧张氛围,读者往往笑着乐着,就看韦小宝解决了各种难题。这其中既有他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时运相助。但读完全书重新思考,韦小宝嬉皮笑脸的喜乐背后,似乎又潜藏着几分悲剧与无奈。他是因求“义”进京,机缘巧合得康熙赏识,阴差阳错拜陈近南为师。大清皇帝与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韦小宝凭智谋左右逢源,既当了香主又做了爵爷,可还是有要被揭穿身份的一天。师父最终死了,挚友小玄子的信任也渐渐失去,世间之义终没了可让他继续献身的部分。后来他选择退隐孤岛,不问世事,不得意之情由此可见矣。
但换个角度思考,韦小宝因出身背景所限,终身理想并非为义气献身,而是平平安安保住小命、大富大贵乐享美人。他没有像乔峰一样为信仰而死,虽有遗憾,但他最终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时代浪潮下,或许这才意味着获得解脱和自由。
由此可见,韦小宝是个可从多角度解读的人物。这种丰富之处造就了角色的魅力,也进一步显现出《鹿鼎记》故事的成功。


(作业,没太认真展开写,混个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