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德就够了吗(---评3.4日现象)

【好品德就够了吗(---评3.4日现象)】一开始看到短短的一段文字描述“3月4日,河南济源,大三女生靳金梓给济源二院投了简历后,回家途中见一老人倒地,她上前帮助,并将老人送上救护车才离开。济源二院薛院长看到视频后,表示这姑娘不用考试,直接录取,并称有这样的好品德,何愁工作没有作为。”我是嗤之以鼻的。我甚至觉得这件事情有一些荒谬。仅仅只凭好品德,不看工作能力等其它的因素。来评判一个人的工作有没有作为?这很让我无法置信。
但是我再次将整段话翻来覆去看了个遍,发现我刚刚的大部分目光都落在了最后面爆炸性的语言上,并没有对一开始普通的描述过多关注。这个女生在途中见到一老人倒地,上前帮助,直到老人上了救护车才离开。不得不说,她的这个举动很令人赞许,也很让人感动。随着碰瓷事件层出不穷,“扶不扶”问题也被我们争论多次。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对“扶老人”有一些恐惧心理。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碰瓷。这导致社会上好人好事越来越少,人们的正义和善良之心仿佛都被那“欺骗”蒙上了灰尘。而这个大三女生无疑是一股清流,在越来越少的好人好事中绽放出属于她自己的正义之花。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人,她的确具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有好的品德。
其实从该救人事件中我们也能得出信息:①该女生在紧急情况面前临危不乱,使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处理紧急事件。②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专业素养。③乐于助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该女生被破格录取,我是持有积极态度的。
但是从小到大的教育都在告诉我,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小到大的每一场考试,品德考核几乎可以说是形式主义了,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还不是都是试卷上鲜红的几个数字吗?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受到的教育普遍是这样的,品德虚无缥缈,只有成绩才是王道。我觉得这同时造就了我的道德观念薄弱,如果在另一种情况:我正赶着参加一个公司的重要面试,而一个老人倒地需要我的帮助,我是否会停下去帮助这位老人?不得不说,这个女生掀起了一股蔚然之风。
好的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也许没有太标准的数学函数关系,但我想他们仍是存在着一些联系的。院长录取这个女生,告诉了我们品德好坏比能力高低还要珍贵。这个女生也许没有太强的工作能力,但她有强的道德观念。而在医院从事的人正需要的就是她身上重要的品质,要不然如何做到悬壶济世,妙手仁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