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燕京啤酒,横盘15年( 二 )


文章图片

市场早期需求被满足的阶段 , 消费者品味能力有限 ,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靠价格战来实现的 , 而啤酒产品较高的毛利率又特别适合低价策略 。除此之外 , 收购的过程中 , 以华润为代表的大型啤酒企业采用了把价格一降到底的战术 。
华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利用自己体量大全国布局的规模优势 , 可以在保证自己不亏钱、少亏钱的情况下战胜各地的地域性酒企;其次 , 通过价格战可以将竞争对手拖入财务困境 , 便于进行随后的收购谈判 。华润成了中国啤酒业收购整合过程中最激进的一家 。
相比之下 ,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虽然也进行了多次收购 , 但并未将这个策略发挥到极致 。
经过多年竞争 , 中国啤酒行业在2015年之后形成了华润、青岛、燕京、嘉士伯(收购了重庆啤酒、乌苏啤酒等地方啤酒公司)、百威(收购了哈尔滨、牡丹江、金士百等本土啤酒等)“五强相争”的竞争格局 。
连续多年的价格战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严重的副作用 , 就是消费者已经将国产啤酒与廉价、低质画上了等号 , 而品质更佳、利润更高的高端市场被拱手让给了喜力、百威、嘉士伯等国际品牌 。
过去十年 , 人们在家或饭馆喝三五块钱的燕京、雪花 , 去KTV、夜店喝几十块钱一瓶的喜力或百威 , 成了一种形成默认的消费习惯 。
那些年也成了燕京啤酒、青岛啤酒们业绩、股价表现长期的停滞时期 。其中没有进行持续性扩张、规模不足且奉行亲民的低价策略的燕京受到的影响更大 。2017年、2018年两年 , 燕京啤酒的净利率已经跌至2%以下 。
02、基本盘坚固

令人奇怪的是 , 伴随着2021年U8产品的持续热卖 , 其股价不涨反跌 。 
虽然在盈利表现上常年停滞 , 但燕京啤酒仍是国内规模第四大的啤酒厂商 。根据2020年的数据 , 其在全国18个省市拥有39家啤酒厂 , 设计产能900万升 。
这些产能主要在北京、内蒙古、广西等优势市场 , 但利用率已经低至40%以下——这也是整个啤酒行业的通病 , 经过了几十年的过度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 减产和闭厂反而变成了一件对企业有利的事 。
消费|燕京啤酒,横盘15年
文章图片

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 。在2018年之前的顶峰时期 , 曾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 , 至今仍有70%以上 , 远高于雪花和青岛啤酒 。
在此前很长时间 , 燕京都以低价的常规产品为主 , 被统称为“普京”或者“大绿棒子”的清爽啤酒、纯生啤酒和鲜啤构成了其主要的产品线 , 每瓶价格都在5元以下 。
到2017年 , 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青岛啤酒明确了“以利润导向发展目标” , 开始发力高端市场 , 此后几年力推经典1903、奥古特、鸿运当头等高端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价格战打得最狠的华润 , 也在2019年收购喜力中国区的全部业务 , 正式开启了高端化布局 , 并将2020、2021年视为高端化最关键的两年 。
燕京啤酒在2019年开始了高端化的进程 , 提出了“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项目” , 相当于正式官宣了要进行产品的高端化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