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和马东聊聊,为啥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四 )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 , 几乎没有对喜剧形式的限制 , sketch(素描喜剧)、漫才、小丑戏和音乐剧等新尝试 , 都平等地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
在对喜剧作品的评判标准上 , 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角色站出来“一锤定音” 。比赛的投票机制是一人一票 , 一票100分 , 就算是被请来现场坐镇的导师们 , 也和观众享有同等价值的一票 , 不能左右比赛的最终结果 。
“我们做节目的核心是价值中立 , 你觉得不好笑就不投票 , 我觉得好笑就投票 , ”马东说 , “笑是一件自然的、有价值的事情 , 所以让笑去决定输赢 , 而不是其他的方式 , 这件事情无比重要 。”
喜剧 , 正向情绪价值喜剧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这是喜剧节目 , 乃至于喜剧创作本身 , 绕不开的母题 。节目播出之前 , 节目组也曾经向五位导师提问:喜剧是什么?
身兼导演和演员双重身份的徐峥 , 认为喜剧是HAPPY ENDING;出身上戏学院派的演员于和伟 , 回答喜剧是思考 , 并在节目里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 说“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核” 。
而分别操盘着两档喜剧节目的李诞和马东 , 给出了有些相似的答案:李诞认为喜剧是真诚 , 马东回答喜剧是镜子 。这两个答案共同指向了一点 , 即喜剧是解构生活 , 观众从喜剧中看到自己的一瞬 , 才获得了喜剧的回甘 。
投稿|和马东聊聊,为啥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文章图片

被视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的《摩登时代》 , 观众看着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卓别林哈哈大笑 , 又看到了工业化飞速发展时代下对于小人物的压榨和摧残 , 用悲悯的底色托起所有荒诞搞怪的元素 。
在马东看来 , 所谓的“喜剧都有悲剧的核” , 不是说喜剧必须转化为悲剧就算好的喜剧:“有一个喜剧的核 , 整个戏里没有任何悲剧的东西 , 但是你看完了之后 , 会心生一丝悲凉 , 心生一丝感慨 , 你回甘的那一瞬间感受到的东西 , 叫作悲剧的核 。”
他喜欢周星驰的电影 , 比如《功夫》 , 泼天狗血 , 大笑一通 , “但最后一点的那一丝悲悯 , 是回甘 。”
第一期节目中赢得全场最高票数的节目《三毛保卫战》 , 用诙谐的喜剧手法 , 描绘了“最后三根头发”努力让自己不脱落的经历 , 但背后代表的 , 是天天加班、压力过大的当代社畜群像 。观众看着他们 , 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 , 收获快乐的同时 , 也收获情感共鸣 。
投稿|和马东聊聊,为啥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文章图片

“观众要看到因为所以 , 情绪才会共鸣 , 你得让他看到 , 演员不知道哭过多少回 , 才有了台上这几分钟的表演 , 才形成了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 ”马东认为 , “快乐是多巴胺产生的 , 但你被带动的情感共鸣 , 那个是内啡肽产生的 , 那个叫幸福 。对我们来说一个综艺节目 , 或多或少是要让人有内啡肽的分泌 , 让人有幸福感 , 而不仅仅是当时那么一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