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经济|外资霸占宠物产业,中国猫狗为何不爱中国造?( 二 )


这种大开大阖的赛道扩张,不仅震撼了整个业界,也预示着宠物经济热潮的势不可挡 。
02、先发优势明显,玛氏稳居王座全球宠物行业,萌芽于英国工业革命,在二战后进入高速发展期 。
以美国为例,其宠物产业早在100-200年前就已兴起,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宠物经济大国 。
1994年,美国宠物消费支出总额达到了170亿美元;2020年美国宠物消费总支出达到103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40%,渗透率近年维持在67%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
作为最庞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其主要特征就是人群需求刚性极强 。
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整体消费支出下降,但宠物消费支出依然在上涨;在宏观经济表现不佳的2010年,美国娱乐消费下降7%,食品消费下降8%,服装和服务消费下降1.4%,而宠物消费却增长了6.2% 。
宁肯勤俭持家,也不能苦了“小主子”,宠物的家庭地位一目了然 。
经过长期的市场演化,宠物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宠物也成为一种流行的市场消费 。
数量巨大且稳定的消费环境,造就了欧美市场专业化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饲养、宠物医疗、宠物培训以及宠物保险等产品和服务构成的成熟行业体系 。
国外的渠道商和品牌批发商,也因此掌握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自身并不开设工厂进行生产,而是通过全球供应链进行采购 。
这种产业特点,迎合了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趋势,从而大的品牌商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 。
比如制造出士力架,被称为“食品界宝洁”的玛氏公司 。
宠物经济|外资霸占宠物产业,中国猫狗为何不爱中国造?
文章图片

1930年,得益于玛氏公司在巧克力赛道的胜利,创始人法兰克对蒸蒸日上的业绩非常满意 。
但他的儿子弗瑞斯特,则是一名野心勃勃的企业家 。他对于父亲的沉迷嗤之以鼻,并不断催促父亲扩张,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以尽快超越当时的业界第一好时 。
但父亲不以为然,并将提供巧克力材料的好时作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再加上儿子作风激进,不被父亲喜爱,双方的矛盾日渐暴露,最终弗瑞斯特被“逐出家门” 。
家族内斗失败的弗瑞斯特,不得不自立门户,但却意外地带着玛氏品牌走向了欧洲 。
1934年,弗瑞斯特看到当时的宠物通常吃人的剩饭菜,宠物食品还没有在英国流行起来 。他发觉了这一赛道的商机,于是买下了一家叫做Chappel Bros的狗食工厂 。
具有先发优势和丰富的食品产业经营经验的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公司,很快借助“宝路”、“伟嘉”等猫狗粮品牌,占领了市场心智 。四年之后,就一跃成为英国第三大宠物食品制造商 。
弗瑞斯特也凭借着新的资本,在市场上披荆斩棘,并最终重新夺回家族玛氏公司的控制权 。
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宠物食品生产商后,玛氏公司又马不停蹄地收购了世界第三的皇家宠物食品,并从宝洁公司收购了第四大宠物食品爱慕斯优卡,彻底巩固了第一的位置 。
2019年,稳居行业王座的玛氏企业,春风得意 。
据统计,世界范围里每3只猫犬中就有一只在吃“宝路”和“伟嘉”,10只宠物中有5-6只吃的是玛氏公司的宠物食品 。
且玛氏公司的宠物品牌,已经扩充到50个包含猫、狗、马、鱼、鸟等多种宠物的饲料和营养品,包含“皇家”、“优卡”、“爱慕斯”、“CESAR”等知名品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