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盲盒世界折叠:泡泡玛特之外,70%市场在小镇夜市( 三 )


但看似“简单”的盲盒生意,并不是几张照片就可以定义的,这背后还有着一套经营逻辑 。
对于很多潮玩工作室和品牌商家来说,它们并不会单独经营盲盒这一个品类,同时还要运营大娃(手办)、公仔等 。从售卖价格来看,盲盒一般定价29-59元,而大娃和公仔的价格会高得多,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甚至有些大娃可以炒到万元以上的价格 。
因此,品牌对于手中的IP如何定位和规划,决定了这个IP将用来生产盲盒还是大娃 。
大娃售价高,但也意味着销售数量有限,并且这个“有限”决定了大娃后期的价值,因此大娃的价值在于品牌化,后续的转化在于这个品牌能否从其他途径创造价值 。但盲盒的逻辑是一旦卖爆了,后续就可以围绕这个IP一直加单出新品,成本就逐渐摊薄,盲盒本身就可以创造收益 。
换句话说,盲盒只是品牌商家运营IP的一个载体,通过盲盒能够更快的让IP破圈,沉淀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再卖大娃来赚钱 。而对于汪旭维们来说,盲盒就真的意味着一款商品,其实和他卖水晶球或者其他玩具的逻辑相同,只是盲盒的形式,更容易产生爆款,这种大批走量的风格是厂家都喜闻乐见的 。
这对于泡泡玛特一直以来定位自己“IP运营平台”的身份,就不难理解了 。
复购,成为区隔品牌盲盒与厂牌盲盒的根本区别 。
面向下沉市场的厂牌盲盒大多是一锤子买卖,消费者路过夜市或者地摊出于兴趣和猎奇,会买一个来愉悦自己,盲盒厂们并不追求复购的效应,而是更看重在每一个潮流风口之下,是否能够押中爆款 。但诸如Molly、Pucky这些运营成熟的IP,还要持续推出新的系列,以维持消费热度 。
“有了版权,就等于有了复购率 。”一位东莞的盲盒工厂负责人对「电商在线」说 。
实际上,“盲盒没有下沉市场”,这样的观念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偏颇,如果从潮玩的视角看盲盒,的确没有下沉市场,动辄几百上千元的潮流玩具本就是一二线年轻人的小众玩具,但如果把盲盒扩大到整个玩具市场,它只是比传统摆件更新奇的一种商品而已,兼具美观与趣味,性价比之下,在下沉市场同样会受到热捧 。
折叠的盲盒生意,也是两种消费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