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北交所第一股首日大涨43%,进口封锁的助听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 二 )
首先是消费观念的不同 。助听器的主要佩戴人群是老年人,我国现有的老年群体主要出生在50年代前,和发达国家老年群体对于自身生活水平要求有差异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60年代出生的人将成为助听器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于助听器的接受度和消费能力会更高 。
爱耳时代CEO梁琦博士,拥有美国临床听力学博士(AuD),她表示:“很多老年人认为听力衰退是衰老自然现象,重视程度不高,加上缺乏就医渠道,很多老人错过了助听器的最佳干预期 。”
第二个因素是助听器的价格太贵 。作为消费者在国内买助听器,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购买便宜的模拟助听器,但效果很不好,业内人士将这种低端的模拟助听器称为“抽屉机”,使用率并不高,达不到听力保护作用 。而专业助听器的价格,平均价格在4000元-5000元一支,进口产品的单价可上万 。
梁琦博士也指出,助听器产品的产业链较长,决定了产品单价较高 。在欧洲和美国有商业保险和补助来支撑,而国内缺乏完善的补助政策 。
第三个因素是现有的销售渠道渗透率太低 。专业助听器主要通过门店销售,现有的助听器验配门店全国约有11万个,但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北方城市的县城里甚至没有助听器门店 。而从人口分布来看,中国有55%的老人生活在农村,传统的门店模式无法广泛地覆盖用户 。
其中,价格较高和渠道模式以专卖店为主是相关的 。助听器70%的成本是在流通环节,由于传统的单店模式销售额太低,无法支撑价格下降 。传统的单店模式为了保证毛利率,也更倾向于销售客单价更高的进口助听器产品 。
虽然市场规模不同,但在市场格局上,国内助听器市场格局和全球市场差异不大 。
全球助听器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产品以空气传导助听器为主导,全球五大助听器集团占据全球市场接近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掌握了助听器最领先的核心技术 。一线品牌以高端数字机和定制机型为主,主打线下专业验配销售模式,产品价格较高 。
在助听器市场,全球有六大助听器品牌,分别是:德国西门子(现为西嘉)、瑞士峰力(Phonak)、丹麦瑞声达(GN Resound)、丹麦奥迪康(Oticon)、丹麦唯听(WIDEX)、美国斯达克(Starkey),这6家企业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助听器市场的市场份额 90%以上由国外品牌占据 。
而众多中小企业瓜分了该市场约 10%的市场份额,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产品价格较低,无需线下验配即可购买 。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助听器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内助听器行业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国内本土助听器企业也逐步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快速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
国内主要的助听器品牌包括以模拟机为主的锦好医疗、中德、沐光助听器,以及主打专业助听器的爱听科技、新声科技、欧仕达等企业 。
电商时代来临改变商业模式,国产企业能否借此崛起过去,传统的渠道把守下,国产品牌很难从中突破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电商的出现改写了这一市场格局,在电商渠道下,助听器产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
电商曾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模拟助听器在国内的市场 。
助听器根据放大信号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助听器和数字助听器 。
模拟助听器由半导体基础电子元器件电路组成,采用模拟路线,将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国产模拟助听器的价格在100元-300元 。
模拟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放大声音,不管用户低频高频听力下降多少分贝,它都成倍的放大,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本来就能听到的声音放大过大,可能造成听力的二次损伤 。
推荐阅读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黑马|华为跌出国内前五后,“国产黑马”没让人失望,第一确实有点厉害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