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北交所第一股首日大涨43%,进口封锁的助听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vb动脉网听力辅助设备这个百亿级刚需赛道正在诞生隐形冠军 。
10月25日,国内主营助听器的企业锦好医疗在北交所精选层正式挂牌,首日大涨43% 。锦好医疗是国内主要的助听器出口企业,2020年,锦好医疗出口助听器的销售额占到全国助听器出口销售额的12% 。2020年,锦好医疗助听器销售额为1.55 亿元 。
文章图片
锦好医疗虽然凭借北交所第一股的光环吸引了市场目光,但在助听器产业中,锦好医疗还未打入中高端市场 。锦好医疗模拟助听器贡献了超过87%的收入来源,销售收入以海外ODM为主,助听器毛利率为48.46% 。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到2050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其中,全球约有11亿名12~35岁的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
一直以来,国内的高端听力辅助设备市场被进口品牌主导 。高端助听器市场六大进口品牌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人工耳蜗市场中,澳大利亚企业科利耳Cochlear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
这个刚需市场也一直被资本关注,听力辅助设备赛道已经低调地发生多笔重要融资,被多家顶尖投资机构押注 。今年9月,小米管理公司瀚星创业投资了一家助听器企业智听科技,持股比例为10%;2020年,人工耳蜗企业诺尔康也获得了高瓴创投和超弦基金的战略投资 。
与业内人士交流后,动脉网发现,在听力辅助设备市场中,助听器长期由进口主导,除了技术原因外 。助听器的消费属性,决定了助听器需要经专业验配店销售,传统的渠道同样由进口企业把守 。
而今,助听器市场正在被多种趋势重塑 。在参与者上,苹果、BOSE等消费品牌的进入让助听器医疗属性减弱;国内众多助听器品牌正在加速技术升级,加大对芯片和算法的研发投入 。在渠道上,电商的崛起正在改写行业格局 。
听力辅助设备市场正在迎来发展拐点 。
国外长出几大巨头,国内听力市场为何没有想象中大耳朵是五官中重要的信息接受器官,但听力辅助设备并没有像眼科、齿科这样发展出千亿级别的市场 。
一位业内人士对动脉网表示:“听力辅助并非是一个很暴利的行业,助听器行业70%的成本是在流通环节 。”
他算了一笔账,专业的助听器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听力验配店,行业内平均一个门店的年销售额约为50万元,除去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进货成本,普通的一家店一年大约只能赚10万元 。
限制门店销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听力辅助设备在国内的渗透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
据 EuroTrak 数据显示,2018 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超过了 20%,其中英国、法国等地均超过了 40%,而我国助听器产品渗透率低于 5% 。
为什么中国的助听器佩戴率这么低 。国内助听器研发生产企业爱听科技创始人李鹏告诉动脉网,主要原因有三个:
推荐阅读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黑马|华为跌出国内前五后,“国产黑马”没让人失望,第一确实有点厉害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