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北交所第一股首日大涨43%,进口封锁的助听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 四 )
第三大趋势是发力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也有企业在海外市场掘金 。我国助听器行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行业总体保持净出口的态势 。中国助听器的出口数量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于国内企业生产的助听器的需求,根据 Wind 的数据,中国助听器的出口数量从 2014 年的 1,001.40 万个增长至 2019 年的 1,831.23 万个,出口数量增长82.87%,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12.83%,助听器的出口数量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
锦好医疗产品主要以海外销售为主,业务遍及欧美、南美、中东、南亚等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 80% 。2020 年,锦好医疗助听器出口销售数量占全国境内助听器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 12% 。除了锦好医疗外,国内另一家以外销为主的助听器企业还包括新声科技 。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趋势并非孤立,国内助听器企业往往是多点布局 。
医疗属性减弱,助听器朝着消费品集成从全球助听器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助听器产品还将如何进化?
现有的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上,首先是算法创新 。如何实现更好的降噪,反馈抑制做得更好,压缩后的语言识别率更高、基于双耳的语音处理算法合成、宽动态压缩频率的通道数目更高、在复杂环境下根据不同信噪比来进行方向性合成等算法层面的创新 。
在这个方向上,红杉资本在海外投资了AI助听器企业Whisper,Whisper使用了 AI 技术,对助听器进行了声音功能处理 。它可以跟随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佩戴者所能听到的声音 。
第二大创新方向是功能类的创新,包括和手机互联,基于手机互联衍生一些功能,包括和可穿戴设备结合,比如说把心跳、血压、心率监测结合到助听器中 。
在这一方向上,已有多家消费品牌开始参与到助听器的研发生产中,包括苹果、BOSE等品牌,它们的进入不仅会淡化佩戴助听器的耻辱感,同时也意味着助听器行业将更加多元化 。
除了助听器外,人工耳蜗赛道也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3-2017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从2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7% 。
根据最近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有2780万,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重度和极重度听障患者300万,文献报告每年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1-3‰,据此估算,我国每年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在1.5万台左右 。
人工耳蜗比起助听器的研发门槛更高,国内人工耳蜗的企业大大少于助听器企业 。在人工耳蜗这个高壁垒雪厚坡长的赛道,国产企业诺尔康市场达到20% 。
【投稿|北交所第一股首日大涨43%,进口封锁的助听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的听力辅助设备行业仍处于起步期,可以预见,在下一个十年,随着国内助听器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建立了品牌认知,助听器销售渠道更加多元,人工耳蜗国产替代加速,听力辅助设备将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
推荐阅读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黑马|华为跌出国内前五后,“国产黑马”没让人失望,第一确实有点厉害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