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乌镇戏剧节观察:综艺、戏剧节与戏剧的大众化可能( 三 )


无论是大凉山还是阿那亚,这些戏剧节在内容单元上与乌镇戏剧节颇为相似 。不过,作为国内早期的戏剧节拓荒者,黄磊乐于见到这种“模仿”:“我觉得戏剧节变多是个很好的文化现象,它可以传递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美学 。”
【大众文化|乌镇戏剧节观察:综艺、戏剧节与戏剧的大众化可能】为了促进戏剧节彼此之间的交流,今年,乌镇戏剧节主办方邀请了大凉山戏剧节的艺术总监来乌镇看戏,也邀请了阿那亚戏剧节创始人马寅前来 。在黄磊眼中,这些戏剧节无论最初的愿景如何,肯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传递更多严肃的艺术,更有价值的文化讯息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戏剧节数量的增加,潜移默化中扩充了戏剧爱好者的数量,非但没有影响乌镇的热度,反而为这个最经典的戏剧节带来了更多的人气 。
除了青年竞演参与人数创历届之最外,2000余场的古镇嘉年华表演,同样创造了乌镇戏剧节的历史纪录 。
“这些年,我们很难说乌镇对于戏剧行业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但国内戏剧行业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赖声川提到该话题时,很是欣慰 。
据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剧场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自2014年到2019年,我国剧场的市场规模从21.5亿上升到了7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 。戏剧行业的规模扩张,可见一斑 。
大众文化|乌镇戏剧节观察:综艺、戏剧节与戏剧的大众化可能
文章图片

2014-2019年剧场市场规模变化@观研天下
戏剧传播永远在路上尽管近八年来,戏剧规模涨势喜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比起电影市场2019年600亿的规模,乃至VR市场今年预计550亿的规模,戏剧依旧还属于小众艺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在戏剧节和综艺内外,黄磊和赖声川还在纵向的更多领域为戏剧传播奔走,比如戏剧产业链最离不开的几环,包括人才、资金与观众 。
黄磊表示,他要做艺术的普及工作,做学员观察,让戏剧学员看到艺术学校目前的状态、水准,也要让艺术院校看到不同的剧团、不同的创作者当下的状态 。换言之,在未来的戏剧教研中,他会更看重象牙塔外的一些实践 。
赖声川则会在各地与领导座谈时,向地方政府提出能为小剧团多做一些资金支持的恳切希望:“比如,我记得在深圳开会,就建议领导将10万块钱给10个小剧团用于创作,没准其中就出了一个高水准的剧团,即便都没有,花费的资金也不多 。”
在戏剧节内,这些发起人一届又一届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剧场观众的观剧素质,并且通过不断地优化戏剧内容结构,吸引了更多的旅客加入庞大的戏剧爱好者群体 。
每一届戏剧节青年竞演,黄磊都会在开场主持时表演“摔”人手机的过程,让观众“吓”得不敢在演员表演期间刷手机 。
孟冬和钛媒体App提到,在这种循序渐进地影响之下,乌镇的观戏氛围,确实越来越好了 。
为了接纳更多的剧场观众,今年,戏剧节的剧目与之前相比,在内容上有了些许调整:许多媒体从业者、普通观众都表示,如今的剧目比起从前的阳春白雪,变得相对亲民些了,更容易看懂了 。比如最终青年竞演单元获奖的《公主与殉情》,就是兼具大众化表达和深度思想的作品 。
乌镇戏剧节,向更多的业余观众抛出了橄榄枝,也向戏剧人展示了一个相对更多元化的创作风向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