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50000亿红海再倒1家明星公司:巅峰时开店1000家( 三 )


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才能把成本占比降下来 。但是生鲜电商能够卖出高溢价么?很难 。
当然,除了外部原因之外 。相关的项目本身的经营模式也有一定的隐患 。
比如说呆萝卜,经济学家宋清辉曾在谈及呆萝卜的经营危机时表示,呆萝卜“线上订线下取,今日订明日取”的经营模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潮流 。这种模式是引发此次危机的因素之一,不仅不会助力呆萝卜走出困境,还可能会把其拖入深渊 。
宋清辉当时认为,呆萝卜的运营模式存在致命的问题,改变其运营模式可能是它们唯一的出路 。然而显然,呆萝卜并没有找到这个出路,去实现自我造血 。
呆萝卜不是最后一个“我觉得做生鲜电商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某位生鲜电商CEO离职自述时曾表示,“巨头现在去做生鲜,去投资生鲜,不排除是为了卡位 。对巨头们来讲,一年亏几个亿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讲,如果一年做几个亿亏几个亿,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了 。”
不止一位创业者这样反思,此前也有生鲜行业的从业者对铅笔道表示,不看好将生鲜零售作为方向的创业者,因为他们第一没有资本优势,第二也没有成本优势 。
而从生鲜电商平台的生存状态来看,强者恒强、弱者退场的两极分化局面更为明显,行业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不只是生鲜电商,整个生鲜行业都是这样 。
在社区团购模式诞生后,有创业者说生鲜电商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路,但是但随着巨头入场,社区团都的赛道也开始“内卷”起来 。
有从业者表示,巨头进来之前,社区团购是个很好的行业,“老三团”以及其他一些公司已经在部分城市实现盈利, 但巨头进来之后,“打乱了整个行业的生态,所有人都不好了” 。
从2019年开始,生鲜零售赛道中资本入局次数,越来越少;投资金额,却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赛道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
一个事实是,在巨头们撒钱进场生鲜之后,有些VC已经不看生鲜零售相关项目了 。投资过家家悦、生鲜传奇的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曾坦言,“生鲜零售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的流量争夺 。从投资安全角度来看,VC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验证,行业变化又很快,所以生鲜业态不是很适合VC投资 。”
或者说,生鲜零售赛道已经成为少部分投资机构的战场 。虽然它们也还是在加码加生鲜赛道,希望能分到一杯羹,但投资轮次也是越来越往后走,甚至到决战IPO的地步才会出手 。
虽然生鲜赛道整体遇冷,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机会 。一位FA从业人员也告诉铅笔道,生鲜领域上下游的服务商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比如今年,定位是数字化冷链服务商的瑞云冷链就获得了融资 。10月初,冷冻食材供应商冻品到家也宣布完成了近亿元的B轮和B+轮融资 。
至于生鲜零售平台,他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过 。当铅笔道问到这个赛道,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惊讶于都快2022年了,为什么还会提起这个行业,似乎生鲜零售早就被宣布了死刑 。
烧钱补贴——快速扩张——恶性竞争——行业洗牌——巨头合并——走向寡头,生鲜电商被行业认为也会延续互联网行业的一贯剧情 。“未来肯定只剩下几家寡头平台 。”多位从业者均是如此判断道 。
只不过,当下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还远远未到“赛点”,仍在“洗牌”与“合并”的过程中 。不断有项目倒闭、关停、破产,或许仍是这个行业的趋势,呆萝卜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玩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