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分享社死经历的“柠檬头”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

生活|分享社死经历的“柠檬头”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杨璐,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有没有发现,一些平台的生活搞笑类栏目扎堆出现了许多“柠檬头”视频,许多年轻人乐于在柠檬头特效的遮挡下分享自己的尴尬故事和社死经历,有些视频甚至获得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
正所谓“丑事不外扬”,但在不少网友看来,在虚拟空间自嘲似乎成了一种解压手段 。
本期全媒派将带大家分析“柠檬头”视频为何成了流量密码,并探究年轻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尴尬经历与围观他人尴尬时刻的原因 。
“柠檬头”社死视频是什么?“社会性死亡”这个词已经为人熟知了,在社交媒体语境下,“社死”已发生语义变迁,其常指个体公然出丑,陷入非常丢人且令人极度尴尬的局面 。
许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此类社死时刻后,却乐于在网络空间内进行复盘与讲述,于是,大量分享自我社死经历的视频在各平台广泛传播 。而前段时间,一种新鲜的视频形式——“柠檬头”社死视频悄然兴起 。
浏览B站相关内容页面,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柠檬果园区,大量相似封面与标题的吐槽视频整齐排列,一颗颗黄色的柠檬头跃然屏上 。
生活|分享社死经历的“柠檬头”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B站
同样的背景与特效搭配不同的眼睛与嘴巴形状,加上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自带喜剧感的变声效果,以及晋江小说般巧合且戏剧性的事件内容简述,就是此类视频的标配 。
在其中,你能欣赏到女孩搬家后逛菜市场偶遇前男友,顺路回家发现他们竟然成为了对门邻居,且在后来共同玩密室时差点拽掉前男友裤子;去考试发现前男友是监考员;与未来博导见面途中发现同门大师兄竟是前男友;以及被父母围观了偷偷创作的非主流禁忌文学美术艺术作品等令人大呼精彩的剧情 。诸如此类让人初闻就尴尬到脚趾抠出一座磅礴的知识殿堂的社死时刻分享视频,在平台成为了流量密码 。
社死分享那么多,为什么“柠檬头”火了?近些年来,年轻人分享社死经历的行为并不稀奇 。他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以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尴尬瞬间慷慨告知大众,通过在虚拟空间里的自嘲完成对自我的舒压 。
在这一网络传播现象兴起的过程中,许多内容成功出圈实现跨平台传播,成为大众熟知的梗,但形式与载体本身爆火还较为罕见 。但柠檬头的流行也并非无迹可循 。
首先,柠檬头特效能够对人脸进行大部分的遮挡,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间构建一堵墙,将两者分隔,这种“匿名性”的保护能让人们放下包袱讲故事 。
其次,柠檬头的外观和变声特效自带喜剧效果,在故事本身具有戏剧性的同时增加了叙述方式的趣味性,也符合年轻人和亚文化群体的内容偏好和审美取向 。
再次,此类视频制作门槛低,易模仿、易传播,特效在抖音上就可以使用,故事往往比较短,情节紧凑且跌宕起伏,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短、平、快”的观看喜好 。
人们为什么愿意分享社死经历?分享社死经历实质上是网民在网络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自嘲行为,他们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行动等开自己的玩笑,嘲弄自己的尴尬经历,呈现出一种“自我审视式的娱乐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