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又一赛道卷起来了:我还在尽调,对方已签下估值翻倍的TS( 二 )


刘恺就直言,按照投资阶段划分的话,有些机构原本与其是合作关系,但现在投的比中科创星还要靠前 。
当然,这或许与入场机构本身的平台型策略有关 。来看看2021年重点布局“碳中和”基金及在该领域频繁出手的玩家,包括红杉、高瓴、春华等,除了PE的身份之外,他们的业务早已覆盖到早期甚至种子阶段 。
在更大规模的加持下,有些机构在项目早期也更敢“大手笔”出手 。刘博耀对投中网举例说,某些项目如果A轮开放的额度在3亿元,为了更快拿到这个项目,一些财务投资人上桌就能先拍出2亿元,而且条款还能各种谈 。
在具体融资上,早期碳中和项目的吸金能力的确相比更高,金额大多以“亿”计算 。比如,2021年3月,“中科海钠”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更早之前,中储国能也获得了由中科创星、株洲高科领投的1.6亿元天使轮投资 。另据投中网了解,一天使阶段的“碳中和”项目最近也拿到了约亿元的投资 。因为一轮额度不够分,还被动开放了小加轮 。
CVSource投中数据也显示,碳中和在2021年初提出之后,热度持续增加 。2021年三季度,更是给能源行业带来了超亿美元的均值 。
而这种“全阶段”式的项目竞争也促使更多PE在碳中和领域投向更早期 。翟祎雯对投中网透露,为了适应市场化机构的赛道型打法,建信(北京)投资2020年就在主动往早期走,包括在出手节奏和投资策略上,一些调整已经开始了 。
“以前的碳中和企业,更多的是偏制造方向,很少有人能在VC阶段就会抛出上亿的资金重仓并且持续追投 。”翟祎雯表示,这个行业过去一贯的出手方式,都是在后期投确定性的第一梯队项目 。但伴随碳中和方向的确定性越来越强,机构也要顺势提高项目投资的灵活性 。
高估值只是敲门砖不论早期还是中后期项目,机构仅凭高估值溢价就能顺利拿下吗?至少目前在碳中和赛道,不完全是 。
不止一位投资人告诉投中网,在争抢项目的过程中,高估值只是敲门砖 。现阶段,估值相当的情况下,谁的决策越快,产业资源更强,往往就会更得项目方青睐 。
刘博耀此前的一个案子就是这么被抢走的 。“前期我们和公司谈的都很顺,但突然杀出来一家机构提出了double的价格 。这个价格我们也不是不能接受,可那家机构在条款上也相当宽松 。到后来我们根本没法谈了,只好退出 。”
决策速度这一点,项目方也特别在意 。某新材料企业创始人孟涛告诉投中网,其公司在新一轮融资时有很多机构都抛来了橄榄枝,但最后他只选择了两家,主要原因是这两家机构的决策相对更快 。
陶哲诚也提到,之所以在项目争抢中多次落选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机构的出手节奏可以非常快 。“决策快的同时,又能出大钱,各种上市条款还能谈,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
除此之外,项目方也较为看重机构的产业背景 。刘恺表示,市场上的某些案子会优先选择CVC,即便超一线的财务投资人,也根本挤不进去 。
“碳中和项目多数还是更偏好机构的产业链纵深,因为后者会有深度的资源赋能,比如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直接给订单等等 。”刘恺认为,没有任何资源背景的纯财务投资方会越来越难出手 。
在孟涛眼中,价格不差外,判断投资方是否合适主要在于两点:理念是否趋同及机构能否做到帮忙不添乱 。
从机构出手的角度,尽管当前项目抢的火热,估值高居不下,但他们并未改变对项目的筛选标准 。刘恺表示,本质上,中科创星要投那些从底层技术层面能改变人类生活的项目,“如果项目没有持续的技术研发能力,或者在细分领域没有冠军潜力,我们也不会开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