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海底捞的问题远不止一次决策失误

投稿|海底捞的问题远不止一次决策失误
文章图片

【投稿|海底捞的问题远不止一次决策失误】文 | LEOCAO , 作者 | 曹新宇(启融管理咨询CEO)
最近 , 关店300家的海底捞再次成为焦点 , 很多人问——海底捞还能行吗?
回顾一下整个故事线:
经过24年的打拼 , 海底捞2018年9月份在香港上市 , 发行价17.8港元 , 2021年2月股价涨至85元 , 市值4500亿 。近期股价在20元上下徘徊 , 市值1100多亿 。相比最高点 , 市值蒸发了3000多亿 。
海底捞经过20多年的发展 , 2019年店面总数700家左右 。2020年疫情期间张勇决策逆势开店 , 截止2021年6月新开店800多家 , 全球总店数达到1500之多 。
逆势快速扩张带来的结果是收入增长 , 但利润大幅下滑 , 翻台率下降 , 服务品质下滑 。
近期 , 张勇站出来承认决策失误 , 启动“啄木鸟计划” , 关店300家、提升管理能力 。
这时 , 很多人站出来唱衰海底捞 。认为海底捞不行了 。基于我对海底捞10多年的接触和研究 , 我认为 , 这次海底捞挺过去问题不大 , 但是真正的大问题远不止一次决策错误 。
分析一下整个事情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张勇其实一直是不太想上市的 , 海底捞遵循的是内生式增长的逻辑 。2018年的上市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 。然而上市后 , 海底捞的的发展逻辑发生了变化 , 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 股价也一路攀升 , 高点时市盈率300多倍 。只能说 , 人还是逃离不了价值网络的 , 上市后的张勇肯定有来自于资本市场快速增长的压力或者诱惑 。
在新的发展逻辑下 , 2020年6月张勇决策逆势扩展不能说是一个坏决策 , 反而是一个反共识的决策 。在当时 , 由于疫情原因线下经济形势不好 , 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海底捞进驻 , 给予大幅租金减免及装修补助 , 因此开设新店的成本骤减 。爱打麻将的张勇反向思维 , 想大大的抄一把底 , 逆势扩张 , 加速海底捞扩张进程 。
但是 , 出现了三个“没想到”:
  • 1、疫情持续时间超出预期 。张勇当时认为疫情几个月就会过去 , 到时经济反弹 , 消费力回调 。没想到 , 疫情不断反复 。
  • 2、二、三线城市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此轮大规模开的新店从一、二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 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明显不行 。导致翻台率下降 。
  • 3、管理跟不上 。这么快的开店速度明显超出了组织能力的极限 。团队感觉管理混乱 , 无所是从 , 疲于奔命 。
这三个“没想到” , 其实是应该能想到的 , 这暴露出张勇真正需要关注的两大底层问题:
1、海底捞模式的发展大逻辑 。海底捞每个门店千平左右 , 员工百名以上 , 是明确的重资产重运营模式——是典型的线性增长逻辑 。海底捞经过24年的积累和发展才开了700多家店 , 这在我来看已经堪称奇迹了 。而2020年到2021年一年的时间就新开了800多家店 , 这是很明显的发展逻辑违背 。暴露的是张勇对自身发展逻辑的认知缺乏 。如果这个逻辑没认清的话 , 海底捞会越发展越危险 , 直至崩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