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

投稿|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王新喜
2021年,电子签名这一赛道的竞争已愈加激烈了 。
在今年3月,电子签名服务商法大大宣布完成D轮9亿元融资,刷新电子签名行业融资纪录 。
6个月之后,这一纪录被e签宝打破——今年9月13日,电子签名服务商e签宝完成了12亿元的融资,背后的投资方为红杉中国、IDG资本、普洛斯隐山资本领投,国海创新资本、广投资本、温氏资本及老股东达晨财智、远翼投资跟投 。而上上签也在此前数年内累计融资过5亿元 。
融资额一轮涨过一轮,电子签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资本暗战,当前包括腾讯、小米、阿里、字节跳动等巨头公司也均已参与到电子签名的角逐之中 。在当前的阶段,行业或应警惕资本在计划投出寡头的过程中,因过度竞争带来的负效应 。
电子签市场的增长逻辑电子签名是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完成双方身份验证和签名的新技术,用户只需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完成手写签名,免除了用户要通过传真或邮件签名的麻烦,它不仅可用于个人与公司之间的人事合同签约,也可用于供应商之间 。
简言之,只要涉及到签约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电签来完成 。目前已经形成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产品形态 。
电子签市场的增长速度是肉眼可见的 。根据前瞻产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合同签署次数达到557.0亿次,同比增长99.7%;电子签名市场规模达到108.2亿元,同比增长53.9% 。2023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5亿元 。
投稿|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
文章图片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
首先是国内各行各业数字化提速,存在降本增效的需求,而疫情又加速了这种趋势——远程办公兴起,大量特殊市场环境下的合同签约需求被催生 。
其次是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电子签名的底层技术问题 。
此外是国内法律层面对电子签名的认可 。国家《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明确:“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十四五规划”也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国家将进一步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加快政务数字化进程 。法律层面的认可也间接驱动了更多资本与行业玩家的进入,给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
而资本无疑是电子签名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因素 。从2016年开始,电子签名投融资开始密集出现,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电子签名市场就有19起融资事件 。2018年,上上签、法大大、e签宝3家平台拿到了B轮融资,上上签获得了3.58亿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经纬、DCM、晨兴资本等跟投 。
而2019年3月,法大大拿到了3.98亿元的C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和腾讯联合领投,锐盛投资、元璟资本跟投 。2019年10月e签宝6.5亿元的C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戈壁创投及靖亚资本跟投 。
2021年法大大与e签宝又分别拿到了9亿元与12亿元的D融资额,纪录再一次被刷新 。
资本市场大量的钱砸下去,头部规模也逐渐起来了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e签宝、上上签、法大大构成了明面上的三足鼎立之势,据天眼查数据显示,e签宝、法大大和上上签三家分别占据了33.85%、20.50%、15.20%共计79.58%的市场份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