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 二 )
不过在一些数据报告中,法大大与e签宝都有宣称自己是行业第一,比如IDC发布的首份国内电子签约报告就表示,法大大以26.6%的市场占比排在第一位 。
但整体来看,头部三大玩家的体量、规模与竞争力大致处于同一梯队,电子签名其实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 。整个行业的玩家还很难说谁已经建立了真正的护城河壁垒,无论是技术、市场规模也没有哪家形成完全的垄断优势 。
此外,电子签名企业由于着较强的工具性,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 。根据36氪研究院的数据,电子签名行业的整体市场渗透率仅为3% 。这一方面说明了整个市场的空间增量还很大,一方面也说明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争夺第一的意义并不大 。
但资本已经等不及了,随着融资额越堆越高,资本投出寡头的战略目的已经非常明显,头部玩家们也在争夺资本的钱袋 。
在当前的状况下,获得融资对于这些还未上市的玩家来说非常关键,这是在向市场释放资本看好的信号,比如从目前法大大获得10亿融资,e签宝获得最新12亿融资之后,行业其他头部玩家的融资或也将快速推进 。
值得注意的是,e签宝背靠蚂蚁金服,身后站着阿里集团,法大大背后有腾讯身影,而上上签的背后则站着雷军系的顺为资本等 。
这种站队巨头、资本对决的气息已经有熟悉的味道了——当头部存在互相齐头并进的两强或三强的时候,在资本层面也会出现互相较劲与暗战的局面——基于资本方背后巨头各自利益与生态布局的需求,资源与资金不会全部聚集在同一玩家身上,而是均衡分布在几个玩家 。
三强或两强争夺的局面很可能导致市场陷入资本撒币大战,过去在线教育的资本投融资大战、共享单车之争、网约车之争、二手车电商的资本之争等都是这种竞争的缩影 。
电子签名市场的梅卡夫法则真的存在吗?在互联网行业,市场玩家一直将梅卡夫法则奉为圭臬 。梅卡夫法则认为,网络的有用性(价值)网络的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速度增加 。每增加一个投入单位,不仅能够得到投入者应有的报酬,而且还能得到超过该投入以外的收益 。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 。
当前的主流观点是,电子签名容易形成链式网络效应 。头部客户一旦选择了固定的供应商,很容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入到同一个生态中来 。头部客户越多,辐射的客户数量越多,市场渗透也会不断加速,这将带动行业的虹吸效应 。
但在电子签名这种To B市场,想要打造梅卡夫网络效应事实并不容易 。
我们知道,C端产品具备网络效应,它主要是依赖产品内容与价值对用户形成使用忠诚度与黏性,久而久之形成较高的迁移成本,产品本身就有了护城河 。
但在To C市场的内容价值与社交迁移成本并不能完全等同于To B市场的迁移成本 。比如说,用户离不开微信、离不开抖音、微博等要么是因为上面有你的社交关系链,要么是有你不愿意错过的热点信息与价值性内容 。这些To C产品的壁垒在于,用户对产品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
而电子签名作为To B领域的产品,当前头部玩家在服务与产品层面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壁垒,头部客户对于固定电签供应商的依赖性并不强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对于客户而言,电子签名的核心价值其一是提升销效率与降低成本,其二是安全性与法律保障性 。合同的签署涉及到商业上的机密,这要求头部玩家对信息的隐私安全有绝对的保障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