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火锅底料,沸腾的“金矿”( 二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户均人数从2000年的3.44人下降至2020年的2.62人,呈现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邻国日本的经验,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烹饪将越来越不经济,导致需求更偏好便捷化,表现为小包装的火锅底料占比不断提升,这一消费结构的改变将利好行业 。
另外,火锅底料还向炒菜、麻辣香锅等消费场景持续扩容,如麻辣烫、串串香、冒菜、麻辣香锅、毛血旺等都要用到火锅底料 。
从火锅底料本身来讲,也正面临结构升级 。
在结构升级带动下,火锅底料价格带不断上移 。过去十年价格天花板已突破,行业迎来升级时代 。牛油品类火锅底料产品价格将有所提升,牛油品类5元以下产品将逐步淘汰,10元以下产品也将进行升级,价格向10元靠拢 。清油、非辣类产品上海市场终端价格高于现有牛油产品5-10元,品类价格梯度明显,上升空间小 。
实际上,火锅底料的价格带上移与下游餐饮门店客单价提升相互呼应,2011至2020年呷哺呷哺客单价提升33%,2015至2020年海底捞客单价提升20% 。
投稿|火锅底料,沸腾的“金矿”
文章图片

图源:民生证券
在渠道端,火锅底料的销售也从传统的农贸市场逐渐向大型商超和电商渠道过度 。以天味食品为例,在2016年以前,60%以上是农贸市场渠道,而2020年公司农贸流通的比例下降至 50%,大量的KA、连锁超市等现代终端进入公司渠道体系 。
不过总体而言,火锅底料的生产门槛并不高,各家的口味差距也不算太大,调料业亦不具备白酒的高品牌溢价 。
所以,单就火锅底料行业而言,准入门槛不高,核心的竞争力除了品牌之外,可能就是渠道了,故而各品牌的渠道建设(含广告)投入都占了大头 。
火锅底料“三国杀”受限于饮食文化、口味差异化,火锅底料行业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市场,例如东北龙头为蒙式口味的“草原红太阳”,西南龙头为川渝牛油口味的“桥头”,而华东、华北、中南为清油+非辣口味的“颐海国际” 。
过去几年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但主要由龙头贡献 。2015至2019年,火锅底料呈现出格局缓慢集中的趋势(CR5从30%提高至36%),但实际上主要由龙头颐海国际贡献,对应收入复合增速为42% 。
放大来看,整个与火锅相关的复合调料行业的高景气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大上市公司颐海国际、天味食品、海天味业,呈现出“三国杀”局面:
(1)分开来讲,颐海国际是海底捞旗下的独家底料供应商,属于后发先至 。早年凭借海底捞集团奠定规模基础与品牌优势,随后一方面加大力度拓展第三方渠道+新业务(中式复调、方便食品),另一方面培育自有品牌“筷手小厨”,目前规模在行业暂居领导地位 。
2019年,颐海国际来自海底捞的销售为16.63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35% 。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海底捞采购大幅下滑,颐海国际与海底捞的关联交易也跟着下降,但占营收的比例也近22% 。
从SKU来看,颐海布局牛油、清油、非辣三大口味,但主要优势在于清油、非辣,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议价权与市占率 。从价格带来看,颐海产品定位偏高端,2020年颐海出厂单价为30.1元/千克(第三方火锅底料),对应毛利率为55.7% 。
经销商层面数量由2013年的116家提升至2020年的2700家,2019年终端覆盖50万个网点,尤其在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具备核心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