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明星带不动纪录片
文 | 跃幕,作者 | 七月明星营销换不来票房 。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最终票房落点在两百万以内 。对于一部主旋律性质的纪录片来说,实际上票房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的标准 。但是对于这部纪录片来说,却似乎有着不同 。
毕竟,回看《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整个营销过程,既有张艺兴、王一博先后献唱MV,又有杜江等明星们助力宣传 。而目前已获得的票房成绩,显然并不符合这样的明星营销 。
此外,从《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想看人数画像来看,借助于明星营销,影片吸引了相对更多的年轻女性用户和四线城市用户,这与大部分的纪录片不同 。问题在于,这样的想看人数增长并没有带来实际的票房成绩增长,一情况值得引起其他纪录片的关注 。
01 纪录片的千万“天花板”票房百万成为“基础线” 。
文章图片
纵观近几年以来的国内电影市场,每年都会输出几部票房成绩破百万的纪录片;其中,从2016年开始,票房破百万的纪录片数量维持在了5部以上 。显然,对于纪录片来说,票房成绩破百万已经成了一条“基础线” 。
到了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包括《我们是第一书记》在内,国内电影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部票房成绩破百万的纪录片,以及一部票房成绩99.9万、差点破百万的纪录片《龙虎武师》 。这一数据其实与2019年的数据相持平 。
而与纪录片的百万“基础线”相对应的是,纪录片的票房“天花板”基本上落在了破千万上: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有1-4部票房破千万的纪录片出现,其中,2019年实现了4部纪录片票房破千万;今年则出现了《武汉日夜》《九零后》和《1950他们正年轻》3部破千万的纪录片 。
对于纪录片来说,票房过亿的难度就高了很多——国内电影市场上至今为止总共只出现了2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二十二》获得了1.7亿、《厉害了,我的国》获得了4.8亿 。
文章图片
实际上,不难理解纪录片在国内市场上的“基础线”和“天花板”为什么会分别落在破百万和破千万上 。原因在于,相比大多数的文艺片,纪录片的受众群体会更加小众圈层一些,想要实现破圈的难度也就相对更高了一些 。
【投稿|明星带不动纪录片】再回到《我们是第一书记》身上来看,这部纪录片进行明星营销,就是想要在明星的影响力基础上实现更多的票房突破 。但目前来看,即使借助了明星营销,《我们是第一书记》的票房表现也是较为中规中矩的 。
02 四线城市占想看人数近一半粉丝向想看人数的增加 。
文章图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为一部纪录片,《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想看人数画像(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颠覆了不少的纪录片,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粉丝向倾斜 。
一是,《我们是第一书记》想看人数中男女性用户的数量占比明显朝着女性用户倾斜,男女性用户占比为37%:63%;其中,20-24岁范围的用户超过了30%,25-29岁范围的用户在28%左右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oled|双芯加持,轻松带飞全场,iQOO Neo5S游戏表现出色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