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菜价大涨,菜农暴富了吗?( 三 )
文章图片
江苏徐州某乡村里田地里的蒜农
老王今年四十五岁,已经从事农业承包种植好多年,每年10月份,他都会来到徐州下面的几个县市承包农地搞经济作物种植 。
蔬菜减产,疯狂闹饥荒的同时,山东莘县今年大姜却出现了供给为患 。今年山东莘县大姜的收购价格已经低到7毛,前两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现象会经常上热搜,但一旦谷贱伤农,这些农民就好像自动在舆论场中消失了 。
事实上,蔬菜产业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 。农民手中的蔬菜,经过批发商集中收菜批发,然后转运到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再经由超市,电商平台,各个社区摊位摊主小规模批发,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
文章图片
但在莘县,很多农户的种植面积在十几亩,几十亩,百亩左右,种种植面积并不算特别大,他们缺乏集中式的强有力的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能力,集约化、市场化程度都不高,还停留在一个我命由天不油我的自耕农状态 。
要说农业现代化做的最好的,还得属寿光 。在山东,寿光拥有最好的农业种植水平,当地一个大棚前期投入在三四十万左右,这意味着菜农必须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同时所用的种苗、肥料必须是全球顶尖的,这里的农业外企也是全山东最多的 。
因为量大质优,寿光菜农也有较高的控价权,蔬菜出棚后,有统一的收购批发商转运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蔬菜产业链闭环 。近几年,山东临沂、济阳等地也在慢慢追赶了,不过产量和品质稍逊于寿光 。
但寿光就像金字塔的那个小小的辉煌塔尖,在其他地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不少农户在跟市场的博弈中处于下风,收益完全是一种朴素的赌徒心态 。不少农户处在一个“规模小,势单力薄—没有信息—不敢投资,无法精准判断市场—受市场影响大—收入减少—更不敢投资,扩产”这样的一个负循环中 。
不仅如此,每遇天灾,农民还需要承担很多意外风险 。
比如洪涝灾害给菜农带来的损失远不止死苗、减产这么简单 。蔬菜大棚分暖棚和冷棚(又称拱棚),前者投入大,收益高,有土墙,一旦被水泡就塌 。拱棚塌了就塌了,也就损失几千块钱 。暖棚就不一样了,前期投入巨大 。我们冬天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大部分就是暖棚里出来的 。
但遗憾的是,这里的农民已经不想再去种暖棚了 。
一方面暖棚的损失,他们承担不起 。另一方面,暴雨过程中,很多暖棚墙体是软沙土,进棚维修都是个危险活儿,一不小心,墙体可能就会坍塌 。
“最好不要一个人进棚,最好等晴天几天后再入棚清理维修 。”在莘县农村,你能经常听到这句农民相互劝诫,提醒的口头禅 。
文章图片
蔬菜大棚内部开始出现裂缝的土墙体
真正到地方上走一走就会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大规模蔬菜基地,很多地方的菜农,不管是机械化,科技化还是专业化水平,都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