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杀入」传统招聘市场,要来跟我们的机器面试官聊一聊吗?

人工智能|AI「杀入」传统招聘市场,要来跟我们的机器面试官聊一聊吗?
文章图片

文丨元一资本
近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AI不断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正是其中之一 。疫情的爆发更加助推了这股趋势,Boss直聘、猎聘、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也不断将AI技术引进人才管理流程,以“AI+招聘”为发力点的Boss直聘市值更是一度超过千亿 。
前段时间,俄罗斯在线支付服务公司Xsolla使用AI算法一次性裁掉了150名员工;亚马逊也被曝用4个AI摄像头监控送货司机,据其评分系统决定驾驶员的薪酬和续聘资格 。比裁员更可怕的,或许是AI裁员 。
一方面,AI的使用能简化招聘流程,更有效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但另一方面,难以根除的“算法偏见”和“冰冷”的应聘体验也使得AI招聘系统备受争议 。11月初,纽约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表明人工智能招聘系统必须通过年度审计批准后才可以使用 。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更能胜任人类HR的工作?AI招聘系统的广泛使用将引起就业市场的哪些变化?从简历筛选到视频面试再到绩效管理,人工智能在哪个环节介入较为合适?作为约束力量的审查应侧重哪些方面?审查的边界又在哪里?
本期内容为「钛媒体」和「元一资本」联合选题,特邀资深媒体人就话题“AI「杀入」传统招聘市场,要来跟我们的机器面试官聊一聊吗?”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
航通社创始人书航:AI比较胜任人类已制定规则的、重复的、枯燥的机械劳动,而不适应有变化的、需要逻辑思考的、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HR职能中有些规则是明确的,例如应聘者期望的薪酬待遇高于企业容许的区间上限,或者企业有高压线式的规定,违反可以一票否决,直接辞退 。在这种情况下,AI可以筛选识别出这些员工,并且让最终负责人决策即可 。AI在初筛简历时,可以帮助查看那些原本以人工没法及时查看的海量简历 。因此如果合理使用,也有助于破除所谓学历或第一学历歧视,那只是以前的人工HR为提高效率,而不得已采取的筛选,并不是企业硬性的需要 。
但是企业往往并不会出于从员工角度看是善意的方式去使用AI,AI通常被用于更高速的排除一些企业认为的“麻烦”,以及充当“云监工”,让员工失去以往在一般监视之下弹性操作的空间 。在没有如此便利工具的时代,企业是否需要这么做,通常取决于其管理层的个性 。有的公司对员工比较宽松,只看业绩说话,另外一些老板则希望有更多的掌控感 。理想条件下,员工觉得自己处于老板严密监视之下而不舒服,可以辞职去寻找更宽容的雇主 。而由于有更多的公司不需要那么严格管理,也可以出业绩,所以老板之间也有良性竞争,员工并非毫无选择余地 。
【人工智能|AI「杀入」传统招聘市场,要来跟我们的机器面试官聊一聊吗?】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市场环境变差,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很轻松的生存下来 。有些原本对待员工很好的最佳雇主,却因为自己经营不善或者运营成本太高等原因,不得不消失在市场上 。最终剩下的公司,大多都让员工觉得很累、很辛苦 。也有一些公司原本曾经对员工很好,在不景气时也不得不委屈一点,乃至提升招聘门槛以及裁员 。
在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有使用AI辅助HR工作,只能是更坚决的执行老板的意图,也就是帮助他们更极限的压榨员工,更鸡贼地计算让员工忍耐而不爆发的最低工资水平,以及更高效精准且符合劳动法的实现裁员 。但这也不应该完全算是AI的错,有合理理由相信在经济景气,更多公司能繁荣成长时,AI也会在老板认可之下,帮助企业实现对员工利益的提升 。同样的,现有的审查机制也应该以结果为导向,无需关注企业具体执行HR政策过程中是否使用了AI,而是要看最终结果是否损害了劳动者利益,如果有,则应该坚决执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