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一棵“止血神药”的产业互联网之旅|商业创新现场( 二 )


另外的难题会出现在三七的采挖季节 。三七从采挖到被采购商拉走,要先经过存储、修剪、烘烤等诸多程序 。一般到这个时候,三七种植户会到处寻找加工场地,如果租不到加工场地,只能在马路边或露天空地加工,遇到雨天,三七被淋会导致发霉、发臭 。种植户也需要自己去找零工下车、摆放、修剪三七,采挖季零工难请、费用高 。
用友|一棵“止血神药”的产业互联网之旅|商业创新现场
文章图片

三七加工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来了从祖父辈开始,余育启一家就已经在种植三七,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 。从祖父余和谦在抗战中萌生用三七治病救人的念头,到父亲余子畏种植无公害三七,作为第三代的余育启现在已经将三七带上了技术驱动下的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创新之路 。“创立苗乡三七品牌这20年,产业基础和产业能力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数字技术能力 。”后来,余育启找到了数字技术的同行者用友 。
“2018年的4月份,我们公司管理层集中在一起,当时是讨论场景,如果说10年后这个产业的场景会是什么样?我们画了一张图,这张图后来一看其实它是一张产业互联网图 。”在第一期《商业创新现场》的访谈中,余育启回忆起了参与搭建智慧农业平台的整个过程 。
“他(余育启)希望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升级这个产业,这份情怀对我们很有感染力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谈到 。后来的一年多,用友派驻了十余位工程师扎根苗乡三七产业现场,开始了智慧农业平台的重构历程 。
现在从双方的背景看,一方是接地气的农业科学家代表,一方是曾经远离田野的数字技术专家,背景不同、话语不同、立场不同 。“我们是非常非常传统的,而用友是站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最前沿的 。”余育启毫不讳言,双方的对话语言和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在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不断地碰撞,甚至有时候是不断地吵架,然后又不断地融合、相互的理解 。”
最终,三七产业互联网平台,在融合用友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与苗乡三七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双方各自优势,采用共创共建模式搭建起了产业级、社会级的商业创新平台 。该平台基于精准的用户场景,从企业到产业,重构传统作坊式运行模式,集三七种植、加工、仓储和交易各产业要素,打通了三七产业链农端、工端、商端的全流程 。
目前,平台已累计生态成员超过8000家,三七产业参与者近3万人,服务三七种植面积16983.51亩,商品与服务交易超过3600家,活跃度超过70%,加工、仓储、销售和交易各项指标增长迅速,大大促进了三七产业新的改造升级 。
通过三七产业互联网平台,三七的传统农耕&贸易模式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实现了商业创新和蜕变,推动了所在产业的高质量、数智化发展,该平台也成为云南省委、省政府“数字云南”建设倡议的最佳实践之一 。
回忆这段历程,王文京总结:“三七智慧服务平台后端实际采用了‘平台+中台’的思路,然后根据苗乡三七业务要求在前端应用上进行了完全重构,探索下来觉得这个模式还是一个对的模式 。” 王文京认为,苗乡三七的创新之处在于,三七智慧服务平台对苗乡三七业务的助力不是说帮它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然后再到数字经济,而是实现了从农业经济直接到数字经济的跨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