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空城记”下的豆瓣:谁在坚守、谁在离开?( 二 )


陈月形容自己的心态像是一个“守墓人” 。
“豆瓣下架了,小组不能回复,肯定是有冲击的,我也看见了不少猜测和言论,大部分都是说豆瓣要凉或者豆瓣变味了,其实这么多年,这不是豆瓣第一次面临这种情况,应该也不是最后一次,但不管怎么样,我会留在这里的 。”
陈月把这种行为归结为一种惯性 。
“可能是习惯了,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豆瓣上各种小组,我自己留下的那些日记、影评、广播,都是我的私人印记,虽然它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它不能被替代 。你要说是情怀,那可能就是情怀吧 。”
而因为这种惯性与印记,留豆瓣的人,比预想中更多 。
粉丝过万、商单几百,“豆瓣小V”的商业苦旅如陈月一般对豆瓣有着特殊情感的还有王翩然,相比陈月悲剧收场的组长经历,王翩然感受到的是作为内容生产者的无可奈何 。
“我是2008年就注册豆瓣账号了,算是豆瓣的老用户了 。”王翩然算是见证过豆瓣最初始状态的那批用户,也赶上豆瓣用户积累的初始阶段 。“我感觉那时候豆瓣上很多人是表达和分享一些内容的,你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特别冷门但有趣的东西,到处都是牛人 。”
或许是先发优势,王翩然虽然称自己“都是由着性子乱写”,但是这么多年,他在豆瓣上标记的各类电影、书籍、音乐等也达到了7000多部,账号粉丝也接近2万 。这在豆瓣上虽然不算顶级大V,但也能让他偶尔收到一些片方邀请进行观影活动,或者一些内容方找到进行广告合作 。
“我觉得外界有些人对一部分豆瓣影评人有一些误解 。”王翩然说 。
2012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爆发,豆瓣也迎来一批用户,2012年8月,豆瓣宣布其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已超过1亿,日均PV为1.6亿,豆瓣书影音与各类小组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而豆瓣大V成为内容KOL的代表群体之一 。
随后五年的时间里,电影票房市场急速扩张,互联网宣发成为各大内容公司的重要阵地,豆瓣则从一个小众的精神角落,变成了国内各类内容口碑发酵与评判的重要阵地之一 。以电影而言,豆瓣评分对电影票房有着微妙的影响,虽然市场上出现过不少《前任3》《何以笙箫默》等豆瓣评分与票房倒挂的电影,或者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电影,但是大部分电影秉持着豆瓣评分与票房正相关的规律 。
豆瓣|“空城记”下的豆瓣:谁在坚守、谁在离开?
文章图片

这个过程里,豆瓣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场评分狙击战,各方群体以豆瓣评分表达态度,影评人们则变成了内容方营造口碑热度的重要群体 。2019年以《流浪地球》为契机爆发的“一星运动”,让公众将最大的火力集中在了“豆瓣大V”身上,彼时舆论市场上指出豆瓣大V们“收钱评分”,一条好评动辄几千上万,而这个断论在豆瓣近两年水军横行、粉丝圈地的环境下更是甚嚣尘上 。
豆瓣|“空城记”下的豆瓣:谁在坚守、谁在离开?
文章图片

对于这个说法王翩然只觉得有苦说不出,“其它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不是的 。”
最近王翩然接到的一条内容合作,片方邀请他提前观影,希望他能给一部电视剧写个豆瓣评价,这场合作收费是3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