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能救柔宇?

投稿|谁能救柔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连线Insight,作者丨张霏,编辑丨李信
从当初被风投看好的科技独角兽企业,到如今遭遇“至暗时刻”,柔宇将近十年的老故事很难讲下去了 。 
今年12月8日,一封自称柔宇员工写的“讨薪”求助信,将沉寂已久的柔宇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紧随其后,其创始人刘自鸿第二天凌晨在社交平台感慨:“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间接印证了柔宇的资金危机 。
投稿|谁能救柔宇?
文章图片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图源柔宇科技官网 
而针对欠薪一事,柔宇内部人士回应媒体:“当前公司正常运营,员工情绪稳定,都在正常工作 。公司给欠薪员工承诺了相应的现金补偿和期权补偿 。” 
其实在欠薪风波前,刘自鸿曾向员工承诺今年12月获得新融资后,拖欠的薪资或将安排于12月底至次年1月一次性发放 。如今看来,刘自鸿口中的新一轮融资进展或许并不顺利 。 
不仅融资不顺,其IPO也屡次受阻 。过去两年里,柔宇曾两次冲击IPO,非但没成功,反而将其财务问题彻底暴露在外界面前,围绕其多年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的质疑不减反增 。 
就是这样一个屡遭质疑的公司,早年曾在一级市场,有诸多顶级投资人为其站台 。 
柔宇当年因其独有的柔性屏幕研发技术路线(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在业内迅速走红,自2012年公司成立到现在,9年多时间,柔宇一共经历了13次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深创投、松禾资本、IDG等明星资本,IPO前估值就高达60亿美元 。
头顶着“国产之光”,在柔宇成立之初,众多资本期待它能走出一条纯国产柔性屏技术的励志中国故事,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 
虽然柔宇多年来一直在研发上下血本,但自从2014年发布了世界上厚度只有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之后,它已经有7年多时间没提出什么吸引人的创新想法了 。 
而且与高融资额、高投入呈现明显反差的是,柔宇一直在贩卖概念,实际落地的产品较少——B端和C端两个业务方向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落地,甚至被媒体公开质疑其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 。 
赚得不多,花得不少,吓退了不少投资人 。当询问投资圈对柔宇的看法时,多位投资人均向连线Insight提出反问,“为什么还要关注柔宇科技?深圳投资圈或者整个投资圈不怎么关注这家公司了,也很少讨论它 。大家都知道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水平,市场有这么多标的需要研究,就没太大必要花时间跟进它了 。” 
其中一位投资人甚至提出质疑,他认为参与柔宇科技A、B、C三轮融资的松禾资本,牵头现有股东和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完成的难度会很大,或者这不过是柔宇故意向外界释放的烟雾弹 。” 
IPO折戟,如今又被资本不看好,柔宇深陷寒冬,但喜欢“阿甘精神”的刘自鸿或可能会继续硬着头皮向资本来证实“独特技术”的可能性 。可是要明白,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不论在哪个市场,均是以获得超额收益为根本出发点 。留给柔宇和刘自鸿的自救时间,真的不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