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我那投消费的朋友,去面试硬科技了( 二 )


看不懂,是大多数消费投资人转行所直面的最尴尬困境 。一家成立于上海且已经融到D轮之后的科技制造公司CEO向投资界描述了他的一次经历:在公司的一次新融资中,已陪伴多年的老机构股东曾向他介绍了前者关系更亲近的某头部VC合伙人,试图在新一轮融资中拉进该VC 。但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CEO拒绝了这家VC抛来的橄榄枝,“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懂科技” 。
而当消费VC投起了硬科技,于是就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拿着基金此前投过的消费品牌作为礼物送给创始人,求一波好感,比如日复一日地送奶茶等等 。一位美元VC创始合伙人也见过类似的画面:“我们认识的一家芯片公司CEO私下跟我说,有投资人知道CEO喜欢跑步,一到双休日就约CEO去跑步 。但其实大家很清楚,不懂科技还想打动这个领域的优秀创始人,是非常难的 。”
我那个投消费的VC朋友要换赛道了谁都不会忘记,新消费曾有过的风光 。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赛道就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找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从咖啡、烘焙、低度酒到米粉、拉面和烧烤炸串,还有新服饰、护肤彩妆等等,无处不见投资人为新消费而忙碌的身影,同行感叹VC/PE们不是在争抢项目,就在争抢项目的路上,这个行业里一点的风吹草动都很快被曝光在聚光灯下 。
这一年也被称为消费投资的“盛世狂欢”,一笔笔意想不到的融资接连诞生,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国一定会诞生更多千亿市值的消费巨头,这场盛宴没人愿意缺席——VC排队给钱、创始人手握多个TS抬高估值也不是新鲜事 。一时间,消费投资也被调侃为所有行业里最没门槛的一个赛道 。
在头部大基金的规模挤压下,专注投消费的中小VC明显焦虑了起来,看着超出实际的高估值,他们只能黯然作罢,“大基金有足够多的钱去deal一个估值,但我们基金的调性不允许我们去跟,因而错失了一些好的项目 。”一位消费投资人无奈说 。
直到接近年中时,“消费品牌的高估值,是该降降温了”的心声,开始在圈内流传起来 。最先感知到这一波寒意的,是身处一线的投资人,“这个时间点至少会到来” 。前两年太火爆了,消费项目存在巨大的估值泡沫,慢慢地相当一批项目现出了原形 。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二级市场消费公司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同时,流量红利消失殆尽,一级市场的消费企业GMV上不去、市场扩张失灵了,“这导致很多看消费的基金开始变得谨慎,对项目的估值要求也高了起来” 。
尤其是到了今年下半年,众人开始唱衰这一轮新消费,同时消费投资“追尾”现象开始被频繁提起,行业热度骤降 。此情此景,深圳一家本土消费VC合伙人心情很复杂:“资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去年最热的时候,大家都在谈消费,但今天朋友圈却又都在说消费寒冬来了,一年的时间把整个消费赛道都摧毁了,大家都凉了 。”
谨慎的他们纷纷抽身离开消费投资圈 。早从二季度起,不少头部基金就已经在内部宣称:不再投任何消费项目,转投科技 。这其中,北京一家老牌双币VC目前的科技投资负责人,此前就是教育等泛消费行业背景出身;还有某头部VC的消费组、企业服务组的人都投起了硬科技,甚至有基金将原本归于大消费版图的项目,悄悄细化到了“农业科技”等赛道,宗旨是——总得与科技搭上边儿 。
放眼创投圈,这样的策略转变并非个案,“我自己接触的投资人中,有很多之前看消费的,但现在明确告诉我要看智能汽车赛道 。”一位从事消费行业多年的FA朋友告诉投资界 。看着自己常常打交道的投资人一个接一个地转换赛道,这位FA朋友也开始纠结:“看消费是不是没前途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