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汽车,消费裂变止步于“体验派”?( 二 )
哪怕假设这出行流量新能源汽车占比千分之几,几十万到几百万的量级,远非如今刚刚过万的充电桩保有量可以消化的 。
此外,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04.4万台,同比增长72.3% 。看似增速不满,但是对于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215.7万辆的累计销量看来,明显保有量不足 。
并且在充电桩保有量现状下,国内充电桩还密度分布不均 。大多数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以及广东、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对于底线城市来说,几千米内难求一桩 。
就正如今年国庆节期间,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主本身8个多小时的车程,却因排队充电最终花了16个小时才到家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共鸣的正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里程焦虑 。
除了新能源汽车自身特性与充电基础建设不足外,厂家与用户的“认知分歧”也成了部分用户焦虑的原因 。
官方所披露的续航数据往往是“理想化”的情况,而并非用户真实体验到现实状况 。由于锂电池过充后会导致寿命缩短、电池着火与爆炸等可能性,为了保证电池安全性与稳定性设计时给予电池充电上限制其最高只能充至90%的设定 。
而且动力电池对于温度相当敏感,尤其是在低温情况下,无论是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其电池内化学反应的活性就会下降,活性下降导致内阻变大,实际可容量自然会变低 。
这就使得用户的所体验续航能力与里程数与厂家宣传里程数有所偏差,并且部分大打折扣,从而产生一定心理落差,陷入里程“不确定性”的焦虑中 。
- “软性”体验度
保险问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对于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技术的配备,这就使得事故的认定与鉴别变得更加复杂,对于补偿的细则与赔偿时间肯定不能沿用于燃油车的条款 。并且,每年百万辆配备有高阶辅助驾驶的车辆进入社会,事故发生数量会伴随着基础的增长而增长,问题会愈发严重 。
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专属车险至今没有推出市场,在售新能源汽车只能沿用燃油汽车车险的保险条款 。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中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保费一般比燃油车高昂,而且保险公司并不把三电系统等零件纳入赔付范围,使得电池一旦出现问题,车主们只能自认倒霉 。
法规与执法问题
与欧洲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做出详细数值说明的法规不同,国内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针对性的标准,法规的缺失也就代表了事故责任划分难以界定、保险难以赔付、执法人员没有执法依据等会出现的现实状况 。
就正如今年在上海车展上在特斯拉车顶“维权”的安阳女车主,一边是车主咬定特斯拉刹车失灵,一边是特斯拉以部分数据来证明司机有问题,各执一词,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结果 。
这就使得一场本能责任划分清晰的事故最后成为一场闹剧,特斯拉损失了口碑,女车主拿不到补偿,无一赢家 。
电池回收问题
从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来看,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而一般家用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5年,这就代表了新能源汽车车主需要面临更换与回收电池的问题 。
但是一般来说,废弃电池残值很少,并且做到规范环保和安全处理电池需要极大的成本,一般在电池回收时,反而是避开环保与安全问题、非正规渠道的小作坊可以给出更改的价格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