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三 )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文章图片

根据我们观察,美国资本市场中率先走出低谷仍是明星公司的专属,苹果,微软,facebook等公司都在很短时间冲击到了新的高点,使我们今日似乎忘记了2018那一年投资中的种种不快,如今我们加息再来,很多人似乎都忘记了距离我们仅三年这轮周期 。
也就是说,危机来临时最先受冲击的企业在危机之后也可能是最先获益的企业,这句话可能有点耳熟,但我们仍然要加上定语:如果市场对其预期仍然较高 。
当市场对企业仍然寄予厚望,认为企业可以在危机之后业务可以迅速反弹,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功能,那么就自然会用钱投票买进公司股票 。
期望就成了企业价值修复的核心要素,这话看似相当主观,但期望又蕴含着另外道理,企业数据的基本面能否支撑起投资者的期望?
我们从近期大家最为关心和敏感的阿里入手分析 。
阿里今日所处舆论和百度在2018年末是有一些雷同,诸如都面临新业态的影响(百度是短视频和信息流,阿里是短视频等),又都面临一些争议话题,股价下挫,市场情绪也都偏悲观,认为阿里预期已经急剧下降,乃是今非昔比的 。
但理性去看,基本面上阿里与彼时的百度又是不同的: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其一,阿里去杠杆的速度和效率要更为明显;
2018财年阿里总资产为7171亿元,在2021财年膨胀到1.7万亿元,而与此同时,股东权益则由3659亿元增至9375亿元,速度明显大于前者,且在进入2021财年之后,去杠杆速度有放大的势头,此外阿里回购亦是相当积极,仅2021年Q3回购就消耗了51亿美元 。
当企业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时,资本市场往往成为企业的取款机,通过增发或可转债形式进行融资,但股价下挫,资本市场就成为企业维护信心的重要渠道,回购和股息发放以提振信心,最近腾讯和阿里都在此做足了文章 。
尽管受诸多原因阿里股价一路下挫,但我们必须得说明在业务大好之时阿里手中积蓄的现金其实是为投资者抵御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高现金流企业,也是预期他们会在关键时刻托起市值 。
也因此在面对短期冲击时,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是有一定自我缓冲能力的 。
其二,阿里基本面危机尚是一个不确定性的结论
尽管舆论以及市场中对阿里已经开始以“传统企业”定性,认为以进化论思想新一代企业必然会替代传统业,这种思想也几乎弥漫在全球的资本市场,这也是一些创业者动辄以颠覆为口号出位寻求高市值的原因 。
以上观点看似有道理,但却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在人类商业史中确实存在许多被颠覆的现象,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一些企业是可以延续多个代际的,如GE,如曾被认为要被facebook替代的谷歌,要被苹果替代的微软等等,他们在对手强大面前可能会消极一段时间,但企业家是可以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以走出低谷,并迎接下一个周期 。
因此对企业评判我们不能粗浅以“代际”为理由进行判断,今日的阿里在寻找电商外的第二曲线(如云计算),而百度也在2018年确立了自己的第二曲线(AI)等等,这些也都需要时间去检验 。
说回阿里 。我个人仍然认为中期内其核心零售业务仍是有一定成长惯性,可以支撑业务其基本面 。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