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逐渐破圈后,虚拟主播距产业成熟有多远?( 四 )
同时,各种各样人设虚拟主播的内卷竞争,难免会抢走对绊爱的关注 。加上绊爱IP运营团队的一系列昏招,让粉丝对IP运营团队感到失望 。
这对当前国内虚拟主播的警示是,虚拟主播寿命如何仍然取决于运营团队的操盘能力——问题是,当前国内虚拟主播很多仍然是“追热点”,在长期运营上缺乏规划,比如“中之人”话题上,随便在市面上找个二次元属性配音员来担任 。“虚拟主播运营者应该明白,一个成功虚拟IP的孵化、开发、打造,不仅要有故事,还要有进化,更要有持续性,才能与用户建立更好黏性,才能走得更远 。”
这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也关系到虚拟主播能否持续拓宽应用场景,引起更多大众化关注,进入更主流市场 。
文章图片
这需要解决目前国内虚拟主播行业另一现实难题:出圈太难 。客观来看,二次元文化只是小众市场,当前虚拟主播能够辐射到的人群,目前大多局限于较为核心的二次元爱好者,难以往大众化、甚至泛次元方向发展——在抖音用800万粉丝破圈的“柳夜熙”,是下一个绊爱还是继续向大众化破圈,其实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
好消息是,当前国内新生代二次元群体,对虚拟主播逐渐淡化了“核心二次元”这个硬性要求 。同时二次元定义的泛化,以及国潮的兴起,虚拟主播在媒体、金融等场景落地的丰富,愿意接受虚拟主播的用户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虚拟主播与更多本土特性、传统行业相结合,或许是更快速破圈一大方向 。
03 虚拟主播能否成元宇宙主要形态虚拟主播应用场景的丰富,赋予了AI合成人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下场去开发品牌虚拟形象 。据艾媒咨询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2020年虚拟数字人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 。预计在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 。
商业模式上,直接面向用户的C端虚拟主播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代言、打赏、周边衍生、文旅、游戏等 。以服务为主的B端也有多元化商业路径,甚至能够产生庞大的产值规模 。比如讯飞AI虚拟主播就从形象IP授权角度,与政府、相关部门多个合作项目,通过B端触达C端,走出了技术产品化的新路径 。
文章图片
不过,中国虚拟偶像产业虽然目前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中,但依然无法避免商业化变现难等问题 。
对更多二次元虚拟主播来说,收益主要直接来自C端 。以打赏为例,直播打赏已是B站虚拟主播一大收入来源,但根据媒体报道,大部分主播其实很可能颗粒未收 。截至2021年8月18 日,B站相对有关注度的3472个虚拟主播中,有1827人当月营收为0元 。
这是因为,由于大量创业者、工作室涌现,虚拟主播行业已经严重“内卷”,也就出现了严重的马太效应——少数头部IP可以通过演出、周边、授权等来获取收益,但更多IP会因为形象、人设、内容、技术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问题,导致无法积累庞大的粉丝流量,商业化变现过程艰难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