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三 )


「虚拟人不能只看做单纯的一个形象,而是艺术和技术高强度的结合体」,聂冬辰分析,「这需要背后的团队既在内容审美上有能力,又在技术集成和应用上有能力,这非常不容易 。」
商业化能力也是绕不开的话题,虽然目前虚拟人并没有特别明晰、成熟的商业模式,但随着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应用场景的丰富,大家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路径 。
虚拟人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分为C端和B端 。面向C端的以粉丝经济为主,如IP周边销售、品牌广告、直播打赏等,其中商业路径最短的是直播 。根据哔哩哔哩今年11月的虚拟主播营收数据,当月虚拟主播总收入达到了5466万元,付费人数达到了25.5万人,位居第一位的虚拟主播「珈乐Carol」创下了单月214万元的收入 。
B端市场则以为企业提供虚拟人技术、孵化运营等服务为主 。例如次世文化的明星虚拟形象产品线、品牌及IP定制化产品线、虚拟人IP代运营等业务 。据透露,虚拟影业也已经接到了来自互联网公司、消费品牌或银行机构打造虚拟人形象的需求,例如其为百信银行AIBANK 打造的AI虚拟品牌官AIYA已经在近期面世 。
探索虚拟人的前路尽管虚拟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
一方面虚拟人的影响力还很小众,还需要继续提升公众的接受度;另一方面,虚拟人行业的应用场景太少,商业模式停留在虚拟偶像层面 。
「铺量」是简单直接的办法,聂冬辰观察到这也是现阶段虚拟人行业的一大趋势 。虚拟人公司希望覆盖更多应用场景,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 。
更进一步的思路是,打造IP矩阵,针对细分赛道的用户偏好,推出适合他们的虚拟IP 。这是柳夜熙背后的创壹文化正在做的,柳夜熙面向的是美妆赛道,公司CEO梁子康近期公开表示,要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中推出5~10个不同赛道、不同领域的虚拟人跟数字人 。这也是次世文化的思路,除了带有「国风国潮」标签的「翎-Ling」,次世文化还在近期推出了面向电子音乐与潮流文化市场的虚拟DJ Purple 。
投稿|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虚拟DJ Purple
平台化也是次世文化在探索的一个方向,它打造了本土化的虚拟化身平台Genies,「次世文化今年底将发布全新的虚拟人项目企划,可以理解为一个既可以to B又可以to C的类工具加平台型产品,使其成为更多原创虚拟人IP的孵化器,让更广泛的消费者能接触到虚拟人、虚拟物品,从而真正迈向更智能化的虚拟现实交互时代」,陈燕介绍 。
而导致虚拟人应用场景的缺失的原因是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聂冬辰解释这主要包括两部分,技术和虚拟生态 。
AI技术现在还比较初级,尽管虚拟人的外貌已经非常接近真人,但在讲话时还是会给人「声画不同步」的感觉 。另外,AI对情绪的感知一直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与AI的多轮对话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其实技术限制了很多场景的突破,比如情感陪伴型虚拟人、虚拟医生等等 。
国内AI团队已经在尝试技术突破,去年微软小冰团队启动人工智能框架Avatar Framework小规模测试,为人类用户提供了一批情感陪伴型女性恋人 。最终,小冰与用户的单次平均对话轮数保持在23轮 。微软小冰高级技术总监曾敏介绍说,这需要两大关键组件支撑:共情和社会技能 。小冰用到的共感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对话引擎,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冰对于对话内容、领域和节奏的控制力,从「平等对话」变为「主导对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