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1社区之殇:灵气的阿北和丧气的豆瓣
文章图片
文 | 三节课命运的钟声,正向着中文互联网社区,敲出振聋发聩的警告 。
前一段,处于台风中心的是豆瓣 。 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 。 对此,豆瓣发布公告称从2021年12月2日0时-2021年12月17日0时期间,暂停“小组”回复功能的使用,并暂停小组“精选”频道的内容更新 。 更多的“敲打”,接踵而来 。 12月9日,豆瓣App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被工信部下架;12月13日,央视点名豆瓣存在水军刷分控评现象 。
文章图片
全网的注意力、自媒体的舆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聚焦在豆瓣之上了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像数十年前的追捧与高歌,而是充满了疑惑和质问 。 但豆瓣,并非唯一受到监管注意的对象 。 小红书启动新一轮“虚假营销”专项治理,首批29个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被封禁;2021年1月至11月,新浪微博被实施44次处置处罚,共累计罚款1430万元;12月20日,北京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知乎网 。 2021,豆瓣怎么了?或者说,中文互联网社区怎么了?
16岁豆瓣的变与不变2004年10月,北京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多了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 。
每天下午,这名前清华大学的物理高材生、加州大学的博士,都会点一杯咖啡,然后打开用了三年、漆已开裂的苹果笔记本,吭哧吭哧写程序 。
几个月后,名叫“豆瓣评论”的页面上线,其最初的功能,是讨论书和电影 。
就这样,豆瓣的互联网奇幻漂流,开始了 。这个人,就是创始人阿北(杨勃) 。
至于为什么被叫阿北 。他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搞不清我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所以第一个网名起了“阿北”(“阿X”多是南方的称呼习惯) 。
这种自得、佛系的气质与难以琢磨的执拗逻辑,也贯穿了豆瓣的命运 。
2011年C轮融资之后,豆瓣迫于投资压力开始寻求商业变现 。2012年,阿北透露豆瓣已经接近盈利,他说:“今年有的月份盈利,有的月份亏钱 。”
而直到2015年,豆瓣仍然是接近盈利的水平 。
但其实,豆瓣一开始就享受到了一个社区可以想象的诸多荣耀 。
比如其上线后仅仅9个月的时间,就在被商业网站视为生命线的Alexa一路蹿升进前4000,并拥有大量忠实用户 。而且,不同于其他网站动辄烧钱百万的拉新风格,豆瓣前期投资仅有20万元 。
阿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豆瓣网的每十次点击便会促成一次购买行为,可见粘性之高 。
其次,在早期从硅谷Copy to China模式盛行时,豆瓣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原创特性的产品,受到了国内产品人、创业者和媒体舆论的一致肯定 。
按照阿北的说法,豆瓣的期望,就是帮助人们发现更丰富的生活 。
这样的初衷,让豆瓣的核心用户画像,成为围绕着读书、思考和热衷于发现事物深刻面的沉思者 。这不仅奠定了豆瓣的核心基因,也让豆瓣文化越来越契合“精神角落”的宣言 。
也是这样的氛围,让豆瓣的产品设计,无论是诸如豆瓣说的上线下线、豆邮的改名妥协还是各种有趣又怪异的尝试,都没有偏离核心版块的功能架构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