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平安银行“卫星上天”一周年,不只解决供应链金融风控难题( 二 )


在一些海外国家,比如南非、土耳其有一些国内企业布局的制造型企业,负责生产工程设备 。我行也在探索在这些设备上安装“设备手环”,相当于是一个物联网传感器 。装上之后,设备运营情况数据就能直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传到统一的终端,直接与平安银行的卫星通信 。
由于现在布局的数量较少,卫星目前还做不到24小时实时在线 。但是卫星在过境的时候,即可收到上传的数据,等再回到国内有基站的地方时,终端会把这个数据再打包传到卫星天线接收,平台和企业就能接收到整个设备在当地运行的情况 。
未来这种跨国的尝试,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用会比较多 。

【银行|平安银行“卫星上天”一周年,不只解决供应链金融风控难题】钛媒体:跟以前的风控体系相比,能否从放贷规模、资产质量等方面说一下,目前的模式有何变化?
李跃:在平安银行原本的业务里,更多的是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其他抵、质押物进行授信 。现在纯信用授信规模在整个普惠贷款业务中占比约在20%,还有一部分业务在结合物联网之后,可能会降低一些担保比例 。
目前物联网支持的授信规模累计发生额3000亿 。整个交易银行表内外资产加起来现在是近万亿,不良率也较低 。
钛媒体:这是由于风控技术的进步,还是目前业务推出时间尚短,风险没有暴露出来?
李跃:首先是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特点,自偿性较高、业务期限较短、风险程度也会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通过技术的运用,我行可以更为高效和有效地实现“四流合一”,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 。
钛媒体:最新推出的卫星终端和同行业的竞品相比有什么特点?    
李跃:第一是便宜,市面上卫星终端产品的价格中位数是6000元,我们这款可以降到1000元以内,如果进一步量产,还可以降到800元 。
第二,待机时间长 。因为平安银行的很多用户生产场景相对偏僻,工厂主或者养殖户自己一年都不会去维护那个设备,因此我们优化了算法、耗电,实现用一个不大的电池就能至少运行一年的时间 。
第三是操作简单,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要 。
钛媒体:成本降低是如何实现的?
李跃:我行团队引进了大概10个专业人才,基本来自通讯行业 。他们自己去设计电路板等等,降低了很多成本;其次,这个产品是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的 。比如,原来别人做一个电话,需要设计一个小屏,需要显示文字,而我只需要通讯,文字显示功能交给了平安银行已有的APP 。这样一来就把屏幕的钱省了 。
同时,基于中国现在的(特别是深圳的)硬件能力,所需的材料、硬件也更加易得 。
钛媒体:目前平安银行的物联网金融还有哪些具体实践?
李跃:比如货车司机这类全国大概有三千万的群体,他们不算特别高收入人群,但每个月的流水是非常大的,因为有油费和车辆维保的支出 。通过物联网手段,我们可以看到运行轨迹,也就能够看到真实的车辆运营情况,进而给予一些信贷支持 。
制造业方面,门类非常多,比如机器设备怎样监控?我们做了设备手环,通过手环可以知道位置在哪里 。通过一两年的积累,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这是真实的生产还是空转,进而知道设备是不是在经营 。我们也给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小程序,小企业主可以远程、实时地看到每个设备生产运转的情况,享受大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的工具和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