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煎法之煎汤代水( 二 )


2. 2 王旭高用法
《王旭高临证医案·积聚门》曰 : “许,腹痛,大便泄出细虫,延来日久,中气渐虚,此胃中寒积 也,法当温中补中,川连 ( 盐水炒) 、炮姜、木 香、白芍、白术、使君子、吴茱萸、乌药、川椒,伏龙肝 ( 煎汤代水) ” [4 ]。伏龙肝即灶心土,将久 经柴草烧熏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在拆灶时,将灶心 烧结的土块取下,除去焦黑部分及杂质,敲成小 块,方可入药 。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 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 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 。王旭高亦用 灶心黄土治疗神气益惫、唇白面青的吐血之症,怕 其虚脱,欲牢根基,非伏龙肝而不用 。此外,王旭 高医案中还有用百合煎汤代水治疗阴虚内热、咳嗽 痰红之症,小麦煎汤代水治疗咳则心痛、喉中介介 如梗状的心咳之症,陈大麦、炒赤小豆煎汤代水治 疗黄疸,陈米煎汤代水治疗痢疾、温邪等相关记载 。
2. 3 费伯雄用法
《医醇賸义》中采用煎汤代水法的多是一些药 食两用或药性平和的药材,如薏苡仁、藕、百合、 甘蔗、粳米、糯米、谷芽、金针菜、茅根、冬瓜 子、猪肾等,煎汤代水的药物常大剂量使用,在方 剂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如薏苡仁一味,采用煎 汤代水法就可圆机活法施用于多症之中: 1) 水 肿: 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 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 2) 酒瘅: 平日嗜饮,湿火熏蒸 。面目发黄,黄甚则 黑,心中嘈杂,虽食甘芳,如啖酸辣,小便赤涩; 3) 阳黄: 自制导黄汤 [5 ]103 ; 4) 肺寒而咳: 水邪 射肺,水冷金寒,咳吐痰沫,胸脘懑,肌肤凛冽; 5) 虚体夹湿,淋浊不痛: 薏苡仁以成熟的种仁入 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健脾利水,祛湿除 痹,清热排脓。《本草纲目》言 : “薏苡仁阳明药 也,能健脾,益胃”。薏苡仁药食两用,方便易 得,费伯雄在其医案中每多用之,诚如其所言: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 为神奇,否则炫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 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 [5 ]9。
此外,费伯雄用粳米煎汤代水治疗脾火,脾有 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肤者; 糯米煎 汤代水治疗肺痨,肺气大虚者; 陈粳米一撮煎汤代 水治疗下痢; 生、熟谷芽煎汤代水治疗脾胀,善 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者; 冬瓜子 治疗瘅症,因肝火上升犯胃故胃热而渴,肝气不舒 克脾故脾弱而胀者; 甘蔗煎汤代水治疗中消,胃火 炽盛,湿热熏蒸者; 藕煎汤代水治疗咳嗽、三消 者; 藕与茅根煎汤代水治疗齿牙出血,面红目赤,烦扰不安及暑湿郁蒸发黄者; 猪肾煎汤代水治疗肾 火,口燥咽干,面红目赤,耳流脓血,不闻人声 者; 嫩桑枝煎汤代水治疗肝劳,阴气拂逆,阴气亏 损,身热胁痛,头眩耳鸣,筋节弛纵者; 金针菜煎 汤代水治疗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热 不清者 。
2. 4 后世医家运用概述
近代医家张简斋凡遇久病或素体虚弱之人,多 以药食两用的平淡之品煎汤代水,因其性质平和而 不滋腻,可和中固本,促进脾胃吸收,增强药物疗 效 。常用药有陈葫芦瓢、黍米、谷芽、麦芽、伏龙 肝、小麦、煨姜、红枣、荷叶露、橘饼等 [6 ]。学 术思想上,张简斋根据 “人以胃气为本”,“胃者 水谷之海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经旨,提 出 “胃以通和为贵”的观点,并指出 “不论何种 疾病,皆不能使患者因服药而引起胃纳呆滞,特别 是对内伤杂病的调补,更应注意及此”。在处方用 药时也处处固护脾胃,常以二陈汤作衬方使用,以 药食两用的平淡之品煎汤代水亦是此种考虑 。煎汤代水之法在医书中多有运用,诸如 《吴 鞠通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 《续名医类案》 《冷 庐医话 》《医方简义 》《救偏琐言》 《丁甘仁医案》 等 。历代医案在溶剂的选择上更有清水、涝水、甘 澜水、清浆水、泉水、井花水、东流水等的分别 。煎汤代水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煎煮的药材提供了 一个绝佳的溶剂,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方药的经 络走向及偏性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