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读书方法(要简短 如何阅读)

《笑看魏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
知乎的书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看了同一本书可以觉得随手可得,但看起来好像没看过?
其中一个高度赞扬的回答是:你的阅读方式有问题 。简单来说,你读书只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从书中获取信息 。
的确 , 大部分人在看书的时候都是“看热闹”,把所有的单词都随机刷了一遍 , 却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有时候觉得这本书很好,但又说不清具体在哪里 。过一段时间,我甚至可能会忘记书上的所有内容,更别说“学以致用”了 。
相反 , 有些人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 不仅能牢记每本书的重点内容,还能获取触手可及的知识 , 真正做到书“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
那么 , 如何避免阅读的误区 , 成为阅读高手呢?美国作家莫蒂默·j·埃德罗(Mortimer J. Ejdero)和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寻找一本书的主题,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与一本书建立联系,才能彻底解决“读不懂、记不住、用不上”的困境 。
学会寻找一本书的主题贾加曾经对我说,“为什么你认为你已经仔细读过一本书,但你不能准确地说出它说了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他们好像知道书上所有的知识,脑子里有千言万语 , 却只能无奈地说:“我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只是说不出来 。”
对于读者来说 , 只是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模糊的认识 , 却无法概括全书的重点 。他们真的能被称为读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
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 ,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时 , 要能够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概括全书 。
也就是说 , 我们需要用简短的话来概括这本书的主题或中心 。如果我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 或者想说的太多,那就说明我们没有抓住书的本质 。
无独有偶,日本作家西冈诚一曾说过:作为一个读者,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你所读的内容 , 那就意味着你没有理解它 。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要么是重复了一大堆书中的原话,要么是和其他朋友讨论时只讲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 但无论如何也讲不清楚整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
西冈一诚说:“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能否读懂文章的分水岭 。”
既然知道了归纳主题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掌握这种方法呢?
首先,找到书中的关键词 , 尤其是作者重点强调或者多次出现的高频词 。这些文字往往成为书籍的“文眼”,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和想法 。
其次 , 关键段落和章节的开头和结尾 。一本书虽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作者为了证明一个论点而提供的论据,开头和结尾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点 。
最后,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和观点的筛选、梳理和连接,并进行适当的打磨,可以总结出全书的主要内容 。
这样 , 你是不是觉得简单多了?当你“看不懂”一本书的时候,试试上面的方法找主题 , 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学会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伟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 。”
自古以来,无论是“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还是“人类能否登上月球”,无数科学成果诞生的前提都源于两个字——提出问题 。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会“提问”,他就不会思考 , 更不会进步 。
就像我们看书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浏览文字,附和作者的观点 , 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那么我们的成长会非常有限 。
古人云:“信书不如无书 。”
对于书籍 , 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盲目相信 。你应该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你的疑惑 。当你读到一个作者的观点时 , 不要总是惊呼“原来如此”,而要问“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当我们要判断一个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 , 作者的专业知识是否足够 。
比如看心理学书籍,要重点看作者是否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所掌握的信息是否能支撑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 , 作者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
以历史书为例 。如果一个作者不认真查史料,不尊重客观史实,即使他写的东西很有趣,也不能称之为好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