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 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为什么洛阳牡丹最有名)
说起牡丹,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国花”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评价,但牡丹在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就被定为国花(后改为梅花) 。
如今,中国有两个“牡丹之都” 。除了洛阳,山东菏泽也在几年前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牡丹之都 。但论“资历”,洛阳是种了一千多年牡丹的“老大哥” 。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为什么洛阳是唯一的牡丹之都?这个问题,最好从牡丹的前世说起 。
原本是药材 。人们发现并珍惜花木之美,这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牡丹在没有被文人墨客看好之前,只能在野外自娱自乐,唯一被人注意的就是它的药用价值 。
“牡丹”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 。它的大部分内容在古代都是口耳相传的 。书上说:“牡丹味苦寒 。主治风寒中暑……一只鹿的韭菜,一只鼠的姑姑,生了一个谷” 。
牡丹的别名除了鹿韭或鼠姨这两个最古老的称谓外,还有白、木芍药等 。《本草经》把草木分为上中下三等 , 牡丹只是下等 。那时候,没有人希望牡丹花开在山沟里 。
直到东晋灭亡后的南北朝时期,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才注意到牡丹花 。南宋谢灵运(谢玄之孙)在游记中写道“永嘉竹树间水多牡丹” 。后世学者说 , 花王终于得了一个知己 。谢灵运去世一百多年后,北齐的杨子骅是第一个以画牡丹而闻名的画家 。
隋朝以前,洛阳没有牡丹 , 它们是在杨迪统治时期引入的 。据《山海经》记载:“子帝(杨)死而无惧,造地也 。西花园走了200英里...为山集土石方,为五湖四海挖水潭 。圣旨天下鸟兽草木,送至京师 。”
方圆200,是杨迪在都城洛阳修建的西园,几乎是缩小版的九州,遍布五湖四海 , 人们奉命供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鸟兽 。其中“益州入二十四期牡丹”,即20种牡丹花 , 名称有赭红、橙红、天外黄、益妇黄、千凤娇 。
益州属于河北 。当时献给洛阳的牡丹花种类不多,也没成气候 。
被唐宋文化送上神坛的花王 。到了唐代,牡丹最早在都城长安成名 。据当时的记载,唐玄宗年间,有个叫裴世炎的官员,在汾州的钟祥寺看到一棵白牡丹长得很好,就把它挖出来带回长安 。
“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正处于盛世,也是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裴世炎移植白牡丹一开花,就迅速引起长安士绅的注意 。去他家赏花的客人络绎不绝,一些文学名人甚至写诗纪念 。裴世炎还写了一首诗《白牡丹》 。
于是“牡丹热”在长安兴起,宫中种了许多种 。《李太白全集》序言中提到,“开元中期 , 中前期禁牡丹 。”《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了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爱妃杨玉环赏牡丹的盛况 。李白《清平调》诗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吹槛露浓”之说,就是把牡丹花送给唐玄宗和杨贵妃娱乐 。
在唐德宗,长安的牡丹价格翻了一番 。就像诗人刘混说的“最近 , 我别无选择,只能花几万块买一株牡丹 。”买一个名贵的牡丹品种相当于几十两银子 。
后来刘禹锡《赏牡丹》诗写道,“庭前牡丹妖乱,池中满莲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一开就迁都 。”牡丹美而不艳 。被学者誉为“国色” , 离“花王”不远 。
唐朝的东都洛阳也有牡丹 , 但不如长安牡丹有名 。到了北宋,情况就变了 。
有许多学者对古代牡丹有深入的研究 。比如北宋的欧阳修,南宋的陆游都写过牡丹花 。欧阳修的作品影响最为深远 。
事实上,欧阳修写了《洛阳牡丹花会》,共分三章:花序、花解、风俗 。堪称古代牡丹研究的权威之作 。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
到了北宋 , 受五代战乱的影响,长安牡丹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北宋的几个城市都种植牡丹,如青州(山东)、儋州(陕西宜川)、兖州(延安)、越州(绍兴)等 。,都各有特色 , 但远不如洛阳牡丹有名 。用欧阳修的话来说,“(洛阳出来的牡丹)当今天下第一 。”
因为洛阳牡丹品种最多,开花最好 。青州红和兖州红是当地最好的稀有品种,但在洛阳很常见,根本排不上前三 。
洛阳的黄牡丹,瑞莲 , 飞桃等花也很好 , 只是洛阳人不看重 。都称之为“果花”,或者某某花 。提到牡丹,他们就说“花” 。欧阳修的《牡丹》里说洛阳人相信天下只有牡丹,不需要前缀 。大家都知道是牡丹的意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