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温法运用之常与变( 三 )


温利变法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温化变法 小青龙,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温法运用要点
1. 明辨阳虚与阴实 综上所述,在使用温法前,要明确阳虚和阴邪各自的部位或层次,以何种阴邪 为主,有无兼挟,掌握正邪力量的对比,疾病的轻重 缓急等诸多因素 。如胸痹病,既有上焦阳虚,又有寒 邪与饮邪两种阴邪上乘 。若表现为 “喘息咳唾,胸背 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则瓜蒌薤白 白酒汤通阳行滞即可治疗,在此基础上,若出现 “不 得卧,心痛彻背” 的症状,则饮邪上逆较前条为重,故处方亦加半夏对治 。若阴寒极盛,阳气欲灭,则以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为表现,此时须用大辛大热 之乌头赤石脂丸方能治之 。
2. 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提出的 “以温药和之” 虽为痰饮病之治疗总纲,但笔者以为,这也是温法运 用的要点之一 。“和”有和解、 平息争端之义,病为 体内不和,故 “和之” 为用药平息体内之不和,要求 医者对温药药性精确把握,方能处方确切,效如桴 鼓 。此外,“和” 有调和,恰到好处之义,正常人体处 于阴阳气血动态平衡之中,“和之” 意味着运用温法 重在调和人体阴阳,故不可全然用温燥刚烈之品,而应掌握温药本身之药性,并根据病机调整药物之 间的配伍 。如黄土汤,其便血虽为中焦虚寒导致,但 方中除灶心土温补中焦,附子、 白术温阳健脾外,还 有地黄、 阿胶等补血养阴之品; 肾气丸为治疗肾中阳 气虚不化水之主方,方中除肉桂、 附子温阳外,尚有 熟地黄等滋阴之味 。正如叶天士在 《温热论》 所云: “须细察精详……慎不可直率而往也”。虽然叶天 士论温热,张仲景论伤寒,病症不同,但前贤后贤其 旨则一,学者若能熟读精思,临证时定能机触于内,巧生于外 。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徐春巍 叶进【《金匮要略》中温法运用之常与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