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什么( 二 )


当这条用户线形成记忆后,如果再找到这个按钮 , 它会立即实现其返回功能,无需重新理解 。在该示例中,用户分别经历了初始识别过程和识别过程 。
图2:初始识别过程
图3:识别过程
3.2隐喻面临的挑战隐喻之所以能够成为认知的手段,是因为中描述的认知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因此 , 隐喻所面临的挑战本质上是认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最初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包括观察、感知、理解和认知 。一步走错,整个认知过程就没有完成 。
因此,在最初的认知过程中,隐喻面临三个挑战:
第一,是人的多样性,这里的“人”包括“观察者”和“设计师” 。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 , 如性别、年龄、性格、学历、职位、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 。
隐喻的挑战在于:
一方面 , 每个观察者对喻体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导致对本体的认知效果也各不相同 。另一方面,设计者和观察者之间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性 , 甚至设计者与观察者往往不是相同的群体 , 两者在理解上会出现较大偏差,使得隐喻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第二,观察者对车辆感知的局限性 。每个个体都会有自己的认知边界和感知边界,而这些边界往往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 。比如红色经常被用来比喻危险或者警告,但是对于一个红色色盲的人来说,他根本就无法感知这个比喻,更不用说如何理解了 。
第三,是车辆本身的限制 。当本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时,并不总是能找到合适的载体来隐喻它 。更何况新事物层出不穷,而我们熟知的事物却是有限的,这就大大限制了隐喻 。
在识别的过程中 , 上述问题是不会存在的,因为一个人的记忆一旦形成,他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理解和判断 。所谓的本体、载体、信息甚至观察者本人 , 都是他记忆的一部分 。当这种记忆内化后 , 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比如“红灯停,绿灯行” , 这是一种身体甚至不用思考就已经做出反应的隐喻 。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即观察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形成记忆 , 这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观察者可能无法接受 。
常见APP界面中的大部分隐喻我们都很熟悉,大部分用户都在识别过程中 。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熟悉的隐喻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界面,但另一方面,这种认知固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设计师的创作主动性 。
第四,如何设计界面隐喻我们经常误解隐喻设计只是一种设计工具 。因为在隐喻所涉及的对象中,本体(即系统的功能)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观察者(即使用者)更是不可控制的,只有喻体才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对象 。
显然,这是有问题的 。只考虑车辆会让我们忽略很多因素 。虽然车辆是设计的最终产品,但它只是设计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
4.1以场景为设计的出发点隐喻设计服务于用户界面设计 。空谈隐喻设计就像坐井观天,限制了你的思维 。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 。
以一个音乐APP的播放界面为例:我们设计了这个隐喻,让整个界面更加人性化,人性化的界面其实是在提升我们的聆听体验 。追根溯源 , 我们要设计的是“听歌”的场景,这是思考的起点 。
场景的结构可以包括:时间 , 空时间,人,事,行为,信息,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这七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谁?在什么时间和空?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呢?怎么做?你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人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是首要的思考点 。总的来说 , 上面列举的问题都是人造成的 。如果把“人”这个元素分析透彻,上述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比如“听歌”活动的参与者是哪些群体?这个群体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这个群体的偏好是什么?等等 , 这些分析可以有效处理个体差异的影响 。此外,对人的分析也是行为、信息、意义等因素分析的基础 。
其次 , 明确时间和空会让事件更具体 , 设计更有针对性 。比如同一个人早上在公交车上听歌和晚上跑步有什么不同的行为和需求?这些行为会带来怎样的信息交流和意义?
再次,事物、行为、信息都是可以直接影响界面设计和隐喻设计的因素 , 是设计的重要线索 。比如手机屏幕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界面布局和界面元素的大?。辉俦热纾?听歌过程中的“切歌”和“换歌”等行为也直接决定了界面需要加入哪些元素(“切换”按钮) 。

推荐阅读